2004年,谷歌發布Gmail郵箱,憑借反應快、界面美、存儲大,一炮而紅。微軟的Hotmail被反襯得老邁而陳舊。
兩年后,Gmail允許企業修改域名,也就是把@gmail.com改成自己公司的名字。創業公司立刻擁抱,就這樣Gmail從toC走向toB。在微軟的地盤撕開一道小縫。
更大的威力要等到大時代——移動化。
微軟從PC到智能手機的轉型很不順利,但谷歌憑借Android系統成為舉旗人。谷歌以Gmail為據點,做即時通訊、日歷,整合收購的Doc、Spreadsheets,也就是后來的G-Suite。圍繞移動段辦公重新設計,向微軟Office發起全面戰爭。
只是一款郵箱,看上去一個小玩意,怎么可能“撼大樹”?
可是真的做到了,借著時代的“勢”。第一,改變行業,本來幾乎只有微軟的辦公軟件市場,現在谷歌成了老二,虎口奪勢。第二,改變谷歌,有了toB基因,不僅在廣告之外有了新收入,而且以此為資本,做云計算,算是攀上了時代的列車。
01
Gmail大鬧天空,同一時間,大洋彼岸一起借勢的是釘釘。憑借移動辦公,迅速崛起。
從此,開始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大流行,居家辦公成為必然,釘釘用戶數飛速增長。但是,學校用釘釘上課,淘氣的“少俠們”發動給釘釘打一星運動。釘釘在AppStore成了獨特的存在。
有一次,蘋果高管來釘釘園區,“你們那么大用戶量,卻只有一顆星,今天一來才發現,原來你們是正經公司”。釘釘總裁葉軍欲哭無淚,分享了釘釘和中國“少俠們”的故事。希望對方高抬貴手,去除“一星運動”的影響,還釘釘一個公允。
蘋果高管聽完非常感動,握著葉軍的手說,不行,你自己好好干吧。
釘釘發奮努力,從關心老板,到關心員工。主動打五星的用戶增長迅速。釘釘APP的評分漲了驚人的——0.3分。
沒辦法用戶量太大,漲0.1分都十分艱難。衣公子終于相信,人是無法撼動大時代的。
恐怕找不到那么神奇的經歷——明明是國民級APP,但是只有一星。用戶飛漲,但是商業化停滯。功能越來越豐富,但是又被吐槽臃腫,復雜,難用。
一晃八年了,互聯網的浪潮都不知道換過多少輪,VR火了,視覺AI火了,短視頻火了,直播火了。聊起釘釘,甚至聊起整個全球企業服務市場,sorry,興奮不起來。
02
來不及喟嘆,ChatGPT出圈,大模型來了。原本無解沉悶的企業軟件江湖,突然殺瘋了。
微軟推出Copilot,把GPT-4的技術融合進Office全家桶。
谷歌不想挨打,做Bard,輕量級LaMDA模型,不夠,就做做更大的模型PaLM,把AI能力集成到Gmail為大本營的G-Suite。還投資了OpenAI對手Anthropic。
云計算的老大,亞馬遜推出CodeWhisperer,幫企業寫代碼修代碼,主攻微軟的GitHubCopilot。
大佬Salesforce兩邊押寶,用OpenAI的技術做了AI工具EinsteinGPT。旗下的Slack,再押寶Anthropic的Claude模型再構建一個AI工具。
江湖硝煙彌漫,釘釘的感受是這樣的。
以前自己做一個功能,要主動推廣。現在反過來,葉軍的釘釘響不停,總是突然被客戶拉進一個群,“你看到大模型了嗎,你們趕緊做一個XX功能啊!”
技術這個東西,既美好又殘酷。
為了和“一星”抗爭,釘釘努力,既關心老板,也關心員工。致力于提高企業溝通、合作、管理效率。
企業業務不好做,因為長尾效應太明顯。每個行業每個企業,都是自己獨特的需求。
去年釘釘的創新是低代碼和酷應用,應用開發的門檻大大降低。低代碼,不用程序員,普通的會計,也可以通過拖拉拽,做一個簡單的查賬應用。
釘釘應該是得意的,目前釘釘的低代碼應用已經超過700萬,說明契合了真實的需求。
技術殘酷的那一面來了——按下葫蘆浮起瓢,用戶反應,應用太多了,界面冗雜,用戶紛紛表示找不到自己要用的應用。
的確,在菜單式交互下,好的位置就那么幾個,只能用來安置高頻的功能。
辦公軟件的時代大勢,第一次是移動化,G-Suite和釘釘有機會出頭。第二次是大流行,居家辦公。第三次,AI,現在來了。
03
技術變革有一個主線:人機交互,也就是人類怎么操作機器。
計算機早期,用專業的指令操作,門檻很高。蘋果電腦帶來圖形界面,用鼠標拖拉就能操作,人機交互發生變革。
iPhone,最好的時刻屬于喬布斯時代。發布會上,喬布斯舉著iPhone問大家,沒有鍵盤只有屏幕怎么用,你看兩個手指一捏,就縮小,一擴,就是放大。這才是tuitive,操作機器,符合人類本能。
后來,iPhone成為“擠牙膏創新”的代表。這么說也不準確,我去B站看了蘇星河的視頻。原來iPhone做了那么多創新,比如快捷指令,竟然可以玩得如此天花亂墜。原來蘋果的工程師花了那么多巧思,多好的創意啊。
但是很抱歉,這些功能,沒人用了。因為技術發展到今天,界面疊加到今天,用戶的學習成本太高了。
大模型會如何改變科技世界,沒錯,而且它來的太是時候了。
我也去聽了2023春季盯峰會。大模型會帶來什么。
首先,是大家都能想到的,大模型會大大提高現有AI的效率。AI在辦公的運用已經很長時間,釘釘會議有實時字幕,在跨語種會議里,有實時字幕翻譯。
現在,點進去一個有500多條未讀消息的群,AI可以幫你自動生產那500多條未讀消息的紀要,生成代辦事項。
因為大模型的運用,這些AI功能正在變得更準確,更強大。
但是,大模型最大的改變,是改變了人機交互。釘釘利用大模型把菜單式交互,變成了機器人問答式交互。
作為老程序員,葉軍喜歡“/”在編程中的意味——開啟一段操作。
現在,他把“/”稱作釘釘里的魔法棒。用戶只要在聊天界面中打出“/”就可以喚醒智能助手,或者說釘釘機器人。
在此之前,菜單式下,我要這樣點擊:【工作臺】→【人事統計】→【更多】→【智能薪酬】。藏得太深,很多員工找不到,不會用。
現在,只要在聊天框里,輸入“/”,輸入“幫我設計一個更好的薪酬方案”。然后就可以像老板給下屬布置工作一樣,一步步用自然語言,指揮釘釘幫你完成開發。
大模型,到底能不能現場演示,還是只能錄播?這是一個最近科技圈很嚴肅的問題。
“一星”釘釘早已淬煉出自黑的樂觀主義精神。葉軍說自己很緊張,但是還是要給我們看真實的現場演繹。
閨蜜群里商量午飯吃什么,就打“/發起一個投票,東大方、XXX、XXX”,而不用像過去一樣翻出投票,再一個個設置。
設計奶茶新品,輸入“/來五個產品名稱”,不滿意,再點擊“清新一點”。一位嘉賓選了其中的“銀鳳回眸”。員工就繼續“/寫推廣文案”,隨后,生成配圖,成分說明。葉軍處于自己的好奇,還提問,鳳梨和菠蘿的差別。都得到了很不錯的回答。
還有另一個我印象深刻的場景。
“/拉個群”,“/除了老板XXX,其他人都進群”,設置一個釘釘會議,智能助手回復,XXX的時間沖突了,建議你改成下午兩點。1分鐘就搞定了。原來可能溝通半小時。
比去年的低代碼還要更簡單,現在只要會說話,就能開發簡單的應用。
這是菜單式交互,到AI問答式交互的大躍遷。大模式還是非常稚嫩的狀態,但是變革如此明顯,足以說明未來不可限量。
04
沒有人會懷疑,大模型,肯定是大時代。
大模型提升了AI的效率,變革了人機交互模式,而且,可以解開商業化的死結。
和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一樣,技術的大變革,必然伴隨商業模式的變革。
互聯網改變了過去“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傳統商業模式,核心變成了免費和分享。但是怎么商業化?最后發現只能通過廣告。
互聯網的功過都在這里。免費和分享,讓內容和商品高度繁榮。但是單一的商業化模式,形成弊端,體現在今天,就是每個APP都希望你打開了就關不上,垂涎用戶數據,競價排名。
互聯網是時代的英雄,最近幾年,又遭到很多批評。
商業化模式單一,背后的原因是互聯網很難做出差異化。哪怕抖音比快手豐富很多,但是如果抖音收費,我立刻就用快手了,雖然差一點,但是也沒差太多。
而大模型是有可能做出很大的差異化的。這體現在大模型本身的效率,是否覆蓋足夠的垂直小模型,數據訓練是否充足,是否涵蓋豐富的場景和業態。正因為有了足夠的差異化,才能做出高價值,用戶才可能為“技術”本身付費。從而,跳脫出“互聯網只能賣流量賣廣告”的窠臼。
阿里“1+6+N”,逍遙子親自掛帥云智能,要展現的就是決心,重新開動創新的飛輪,給阿里趟出一條新路。
戰爭不是無休止的拼殺,大多數時候是磨人心智的等待。商戰也是,要耐得住寂寞,風平浪靜的日子里耐心等待,堅持,看到機會,毫無猶豫地拿出全部的子彈。至少就釘釘來說,前面兩次時代大勢,移動化和大流行,都把握住了。現在要全力沖刺,抓住第三次時代大勢。
這么看,AI,是整個中國互聯網必須把握的機會。
和以往的技術變革一樣,基礎研究發軔美國,中國擅長應用場景快速跟進。中國大模型,面臨至少三層考驗,第一,大模型本身還要鍛煉,第二,芯片封鎖,算力限制,第三,訓練大模型的清潔數據不足。
但是,完全沒必要氣餒。就像開頭Gmail的故事,等到移動化大顯神威。
這個故事到了我最喜歡的部分。移動化的開創者是喬布斯的iPhone,并不是谷歌。那天,AndyRubin正在去拉斯維加斯度假的路上,讓司機把車停在路邊,通過衛星電視看完了iPhone的發布。帶著絕望的口氣,打電話給LarryPage,籌備了兩年的Android沒必要發布,喬布斯的思路才是未來,自己做的東西還沒出來就已經進了墳墓。過去兩年都白干了,重來吧。Page支持了這個大膽的舉措。谷歌這才厚積薄發,學習iPhone砍掉鍵盤,做成大屏幕,Android轟動問世。
這是上一次技術革命已經驗證過的道理,站在大時代的起點,只管盯著技術和產品,全力沖刺,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