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夏,上海,新世紀的鐘聲切近。
中國大陸首家大潤發超市于上海成立。
距離在中國臺灣省桃園市開設的第一家完全由中國人自行設計規劃營運管理的大型現代化超市大潤發,剛好過去一年。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十年之后,來自寶島的大潤發成為了阿里巴巴新零售夢的開場。
而七年后的今天,大潤發或許也是阿里新零售夢的結束。
圖源:大潤發官網
好景不會每日常在,天梯不可只往上爬。
再聽多少遍《反方向的鐘》也回不到國慶假期第一天,而在商超界,最想回到昔日風光時刻的非大潤發莫屬了吧。
就在國慶節前夕,大潤發即將“易主”的傳聞再次在互聯網上掀起波瀾。
時隔數年,最賺錢的超市一哥竟也來到停牌待出售的黯淡光景?
巨虧16億大潤發頻傳易主
作為大潤發的控股公司的高鑫零售最近發布了一則公告,宣布自9月27日起,其*票將在港交所平臺上短暫停牌。
就有分析認為,短暫停牌或意味著高鑫零售即將發生收購合并。
其實,這并非大潤發首次傳出被售的消息。
早在今年三月,就有媒體稱,阿里將盒馬和大潤發以300億人民幣的價格出售給中糧集團,而大潤發公關部門也迅速否認了這一說法。
但緊接著,高鑫零售的CEO林小海宣布離職,沈輝——一位來自歐尚的高管——接過了高鑫零售的帥印。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大潤發在中國臺灣地區自1996年成立以來,憑借其大規模采購和親民的價格策略,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2010年超越來自法國的超市巨頭家樂福,2011年成功上市。
到了2020年,大潤發迎來了巔峰時刻,阿里巴巴以280億港元的價格獲得絕對控股,意圖打造一種全新的新零售模式。
然而,事與愿違,近年來高鑫零售的業績開始下滑。
2022財年,大潤發首次出現虧損,根據2024財年的數據,高新零售的總營收同比下降了13.26%,虧損高達16.05億,同比增長1572.48%,創下了公司上市以來的最大虧損記錄。
被售傳聞也因虧損之大而被外界瘋傳。
繼永輝之后零售巨頭為何紛紛“賣身”?
新零售參考在《胖東來懵了,永輝63億“賣身”!》一文提到:
近年來,我國零售行業迎來了新一輪的并購潮。
回想過往,2017年,阿里宣布收購高鑫零售、銀泰;
2019年,蘇寧收購家樂福中國;
今年,物美集團更投入重金收購麥德龍中國,
可見,不斷有商業大佬都不約而同的盯上了零售這塊版圖
實際上,實體零售行業近年來一直處于下行趨勢,大潤發也未能幸免于難。
永輝超市也在此前的財報透露實體零售的當前困境:作為國內實體零售行業的龍頭企業,近年來零售競爭環境愈發嚴峻,外部環境沖擊以及部分居民消費習慣的改變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了較大影響。
在過去一年里,大潤發關閉了20家大型賣場,員工人數銳減2萬多名。
盡管這些閉店的斷臂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運營成本壓力,但公司的業績下滑趨勢并未得到根本扭轉。
而阿里的零售夢也到了醒來時刻。
此前,阿里已經決定關閉零售通。
圖源:新零售參考拍攝
很多朋友可能不太清楚零售通是何方神圣?
自2015年誕生以來,用了短短幾年時間,零售通就在2020年擁有了150萬家門店客戶,這一數字足以證明它在我國快消品B2B領域的卓越地位。
然而,2021年,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零售通卻突然陷入了停滯。
也就在那一年,將零售通從零帶到一的CEO林小海離任,前往高鑫零售。
此后,關于零售通的消息幾乎蕩然無存,仿佛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有觀點分析認為,零售通曾和盒馬一樣,都是阿里戰略布局的關鍵一環,但從嚴格意義上講,它承載了阿里當年對實體零售的宏偉藍圖與深謀遠慮。
零售通在短期內虧損是可以接受的,但長期找不到盈利模式卻讓人擔憂。
阿里作為老牌電商,一直致力于構建平臺交易,而零售通實際上是一個專注于本地化B2B電商的業務平臺。
隨著這一業務的終止,阿里或許將加速將手中所有的實體零售業態進行整合打包出售,而盒馬與大潤發就在其中。
或成“阿里棄子”?盒馬、大潤發“同病相憐”
此前,高鑫零售的高層坦誠,公司正處于轉型期,而這個調整過程顯然不會一蹴而就。
阿里巴巴的高管林小海在大潤發的三年任期內,見證了公司從盈利平衡到輕微虧損,再到大幅虧損的轉變。
過度的業務轉型和資產投資,使得大潤發的業績和股價市值都跌至歷史最低點。
今年3月,高鑫零售宣布林小海離任,原因是需要調回阿里巴巴集團擔任其他職務。
在這一年中,大潤發易主的消息不斷流傳,而此次停牌公告的發布,使得易主一事似乎已成定局。
盡管目前尚無確切消息,但關于這位昔日零售巨頭的“新東家”的猜測卻是眾說紛紜。
首先傳出的是收購大戶——KKR集團。
作為歷史悠久的杠桿收購巨頭,KKR在產業投資領域具有豐富的經驗,是全球最資深的私募股*投資機構之一。
大潤發作為實體零售的優質資產,KKR或許能夠拋出橄欖枝。
第二個,就是中糧。
就像前文提到的,在今年3月份就有傳聞稱,阿里內部幾乎已經敲定,將大潤發和盒馬出售給與新中國同齡的中央直屬大型國有企業——中糧集團,大潤發的估值約為100億人民幣,而盒馬則在200億人民幣左右。
圖源:中糧集團官網
此前也有傳言稱,雙方已經草擬了框架協議,馬云在阿里內部做出了最后的決定。
盡管大潤發方面對此辟謠,但中糧作為潛在買家的可能性仍存。
第三個傳聞則是高瓴資本與潤泰集團聯手出手。
潤泰曾是高鑫零售的臺灣母公司,在其巔峰時期曾兩次將約70%的股權出售給阿里。
筆者認為,無論是誰收購,線下零售企業要想走出困境,必須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實現轉型升級。
在這個過程中,企業要注重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提升品牌核心競爭力,關注員工福利,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購物體驗。
寫在最后
2022年的盒馬與山姆之爭,2023年的胖東來成為打工人的烏托邦,2024年屬于永輝的爆改熱,2025年會發生什么?沒人知道,但是我們仍然期待著。
期待著實體零售走出寒潮,也期待新的美好生活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