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速度攪動咖啡市場的庫迪,又有了新動作。
近日庫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穎波透露,截止目前,庫迪的門店數已達2500家,加上裝修中的門店,預計到7月底門店總數將達到5000家。
而這距離其首店開業也僅半年有余。
同時,原本在4月提價了的庫迪,目前又以“夏日冰飲季,天天9.9”營銷活動,再次加入了價格戰。
雖說借著星巴克與瑞幸對消費者教育的完成度,庫迪理論上能夠“大樹底下好乘涼”。但,庫迪一腳油門踩到底的狂飆模式,能在“大樹”下站穩嗎?
1
庫迪最好聽的故事
是瑞幸
只從拓店速度來看,在成立之初就全面對標瑞幸的庫迪,已經一騎絕塵地超越了咖啡賽道上的所有玩家。
能夠快速攻城拔寨、開疆拓土,來自于庫迪從不避諱全面關聯瑞幸,講出了足夠好聽的故事,并開啟了“輕運營”加盟模式。
在招商端,據不少媒體公開爆料,庫迪直接在招商PPT里寫了“由瑞幸創始人,前CEO錢治亞攜瑞幸原核心團隊傾力打造”;在消費端,庫迪在成立初期會主動cue到瑞幸制造話題,比如“瑞幸前老板開的庫迪咖啡,只要八塊八”,以對標瑞幸來強化品牌心智。
雖然在消費口碑上褒貶不一,但卻是一個妙招。畢竟,瑞幸珠玉在前,想要在庫迪身上下注的,必然大有人在。
不少庫迪加盟商的心態就是,既然沒有搭上瑞幸的順風車,現在有這樣一個新品牌,當然不能再猶豫了。
尤其是,庫迪的門店還基本都開在瑞幸附近。這對于力求開店速度的庫迪來說,完全不用在選址層面花時間,更不需要做客群市場驗證,直接撿瑞幸的現成。
極海品牌監測有數據顯示,以北京的庫迪門店為例,截至2023年4月4日,庫迪在北京的20家門店都開在瑞幸300米范圍內。其中,有40%的門店距離瑞幸在50米范圍內,最近的相距不到10米。
然而,開業數月,加盟商們卻猛然發現:故事講得那么好聽的庫迪,怎么就賺不到錢?
一位網友在抖音爆料,自己老婆開了3個月庫迪,虧了三四萬塊錢。因為每個月高昂的運營成本,加上還有庫迪的扣點,每天需要保證賣450杯才保本。
隨著越來越多的咖啡品牌開啟價格戰,除了少數點位非常好的門店外,大多庫迪加盟商的出杯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且其中不少訂單是來自抖音低價團購和外賣,團購訂單在總部補貼后,還有點微利,而外賣訂單在扣除平臺扣點、配送費等之后則基本不賺錢。
講了一個好聽的“前瑞幸創始人”的故事,又有瑞幸的盈利事實注入信心,為什么庫迪卻“走樣”了呢?
2
大樹底下
難“乘涼”
對于加盟商來說,本想干一份事業,卻得到一場事故,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庫迪的商業模式遠未成熟。
第一,價格戰下,運營管理跟不上,回本周期大大拉長。
咖啡價格戰本質是“以價換量”,確實適合品牌在成立前期鋪開市場。
只是,支撐起價格戰的底氣,從來不是以定價8.8、9.9的便宜來瘋狂內卷,而是依托背后完整供應鏈和高效的運營實現邊際成本遞減,達到薄利多銷、用戶滿意的雙贏局面。
但據加盟商透露,庫迪目前不僅存在物料供應跟不上的問題,且損耗率居高不下。
一位加盟商在其抖音上表示,其門店的原料損耗率高達13%左右,而正常損耗率在5%-10%。另一位加盟商則表示,其僅牛奶一天損耗就在8瓶左右,單日損耗在100元-200元。同時,物料短缺問題也未得到解決,一些加盟商因為咖啡機遲遲不到貨,而導致無法正常開業,只能無奈承受房租等損失。
有業內人士算了這樣一筆賬,目前庫迪官方公布的單杯原料成本為5.5元,算上房租、人工、水電等攤銷后,單杯成本在8.75元左右。那么按照9.9元活動價格,以及抖音團購的補貼價9.5元計算,單杯盈利為0.75元-1.15元。當前,庫迪除少數門店可以做到300杯以上外,大多數門店的平均日出杯量為200杯左右,那么單月盈利則為4500元-6900元。以50萬投資計算,回本至少需要72個月。
這還是不計算外賣訂單虧錢以及物料損耗下的理想情況。但實際上,據加盟商透露,單杯原料成本并非5.5元,而是在6.5元左右。如果這種情況普遍的話,那么現實回本的周期可能會更長。
其次,規模快速增長,品質輸出參差不齊。
餐飲行業,規模是競爭力的核心之一。但同時規模也是把雙刃劍,規模擴張的越快,越增加對品控內控的挑戰,一旦管理跟不上,反而容易對品牌聲譽帶來不利的影響。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庫迪有過直言:“產品線看起來好像很豐富,但是從品牌的調性和矩陣來看,缺乏核心競爭力”。
一方面體現在產品缺乏創新爆品,沒有形成差異化競爭;另一方面,則是各門店的品控無法做到穩定統一的輸出。
這點上,小紅書里對庫迪品控的吐槽貼并不鮮見。比如,點了同樣一杯潘帕斯藍椰庫可冰,兩次味道完全不一樣;半糖比全糖的還要甜......
庫迪如果真想要長久發展下去,不妨稍微放慢腳步,在管理上建立嚴格標準。不然,那些服務質量上不去的門店,遲早會成為品牌的隱患。
3
行業戰火猛烈,
還有新故事嗎?
如今咖啡賽道上,新勢力持續興起、跨界玩家打馬而來,都朝著萬億市場規模的大好前景,沖刺進軍。
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要想在消費習慣逐漸建立的咖啡消費市場站穩腳跟,靠低價啟動之后,終究還是要回到由品牌力、產品力、供應鏈等構建的核心競爭力上。
只有速度的庫迪,所剩的“補課”時間已經不多了。
從競爭層面來看,隨著各方勢力紛紛加入價格戰,庫迪已經無法脫身。但至今仍沒有傳出任何融資消息的庫迪,想要在疾速開店保持擴張的同時,又保持燒錢換單量的現狀,就必須保證補貼不撤場。
這就導致了一個很大的矛盾:庫迪必須要持續招納加盟商,以保證燒錢補貼有資金來源,但隨著加入價格戰的品牌越來越多,庫迪卻又沒能力許諾一個清晰的盈利前景。
目前,在瑞幸的9.9元店慶活動、幸運咖5元/杯的業內競爭之外,低價也正成為COCO、奈雪的茶等奶茶品牌打開咖啡市場的殺手锏。
已有庫迪加盟商在抖音上叫苦:面對周邊瑞幸咖啡、喜茶、coco接連推出的促銷活動,目前每日的出杯量僅有80杯左右,完全處于虧損狀態。
從市場層面來看,庫迪疾速開店理論上可以形成“統治優勢”來實現成本邊際遞減。只是,門店的“統治優勢”需要建立在持續不斷的產品創新基礎上,才能得以最大發揮。這恰恰是庫迪最大的缺失。
“統治優勢”是優衣庫創始人柳井在《一勝九敗》書里提到的一種現象,即品牌在某一個區域集中開店,且門店數達到一定數量后,銷售會一下子上升。
一個必要的前提就是,產品的市場認可度。
就如瑞幸扭虧為盈,是其先有了生椰拿鐵、生酪拿鐵等層出不窮的爆款產品,再借著星羅棋布的門店的形成了“統治優勢”。但庫迪開了這么多店,卻沒有一個有記憶里的產品,能夠驅動消費者頻繁地為門店貢獻銷售額。
從而,庫迪的門店開得再多再快,也無法支撐其形成“統治優勢”全面摸到盈利線。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內功缺失的情況下,庫迪的步子邁得太大,很難說不會重復舌尖英雄的悲劇。
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1月初面市的舌尖英雄,借著預制菜的市場熱度,不到4個月就已簽約6000家店,還獲得了多輪融資。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陷入了關店潮,就連首店也難逃關店厄運。
前車之鑒猶未遠。庫迪應該警惕狂飆背后的隱憂了。
實際上,無論是消費市場還是資本市場,應該都很樂于見到庫迪為咖啡市場帶來新的故事,也讓人們有更豐富的產品選擇。
燒錢也許是必要的,但不能成為唯一的手段,從這個層面看,庫迪或許該稍微慢下腳步,把步子再走穩一點,如此才有望在萬億咖啡市場寫就屬于自己本身的發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