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海信集團定下目標:2025年整個集團營收要達到3000億。
山高水險擋不住其雄心壯志。如今,5年時間過去了,在經歷了業績過山車之后,海信煥新而來。
新任少帥賈少謙履新一年,在其大刀闊斧的改革之下,高端化、國際化如今已成為海信集團的發展新標簽。海信業績也迎來大幅增長。
2023年,海信集團全年實現營收2017億元,利潤總額137億元,同比增長11%;海信集團旗下承載白電、黑電業務的兩大上市公司海信家電(000921.SZ)和海信視像(600060.SH),2023年的營收、凈利也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盡管交出喜人答卷,且已經手握海信視像、海信家電、三電控股、乾照光電四家上市公司,但從營收上來看,海信集團距離3000億營收目標仍有不小差距。
2022年以來,海信已經兩易董事長,周厚健退休后,先是由林瀾接替,2023年又換為賈少謙。短時間換帥,未來,海信能否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在2025年如約而至兌現3000億營收的誓言?又會面臨多少新的挑戰?
01
賣不動的電視
大家談起海信,最直接的印象或許并非來自于具體化的產品,而是世界杯中醒目的宣傳口號:“海信第一”;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海信廣告是“中國電視,海信第一”;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世界第二,中國第一”。
事實上,根據第三方機構的統計數據,在2020年時,TCL領先海信登上了“全球第二”的位置。2020年-2022年,TCL全球總銷量分別為2422萬、2457萬和2379萬臺,整體銷量僅排在三星之后,海信則是在2022年完成了超越,出貨量從全球第四躍升至第二。
盡管在歷經3年的下跌之后,海信通過不斷努力迎來了絕地反彈,但是,整個行業增速放緩已是不可逆的大趨勢。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同比下降13.6%,零售額同比下降2.3%,市場規模已連續4年下滑;另據洛圖科技數據,2023年,全球電視市場品牌整機出貨量達2.01億臺,同比下降1.6%,創下近十年來的新低。
此外,《2024年中國智能電視交互新趨勢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電視開機率由2016年的70%下降到了2022年的不足30%,電視已經越來越難激發消費熱情了。
電視被拋棄的背后,原因眾多,比如,智能手機的發展分走大量了的注意力,智能電視的關注度下降;同時,操作復雜,用戶體驗直線下降,《2022中國適老化電視調研報告》顯示,49.6%的老年人受困于“開機后不能直達想看的電視節目”;28%因為“設備多不知道怎么切換”;另有20.9%表示“操作復雜,不知道怎么找想看的內容”。
另外,頻繁出現的電視廣告與收費內容,都影響了消費者對智能電視的態度。
02
海外瓶頸已現,盈利質量欠佳
對于目前的家電企業來說,國內市場存量博弈已成定局,激烈競爭下,家電企業集體出海尋求增量已經不是新鮮事。
早在2006年海信便提出了“海信未來發展,大頭在海外”的國際化戰略,重點推進自主品牌出海建設,從對外宣傳來看海外收入也成為海信沖擊3000億營收的主力軍。
但是,深究便會發現,其海外業務發展已然陷入瓶頸。2019年實現海外收入461億,占全年總營收近40%,2020年海外收入為548億元,占全年總營收40%。2021年實現海外營收731億元,占總營收的42%。2022年,海信海外收入757億元,占全年總營收41%,同比2021年降了1%。2023年,海信海外收入占到集團總收入的41%。
而從規模對比來看,2023年美的集團海外營收位居第一,海爾智家位居第二,海信家電位居第三,但其收入規模僅僅不到前兩者的1/5。
而從毛利率對比來看,海信與同業巨頭的差距更加顯而易見。2023年美的集團以27.16%的毛利率位居第一,海爾智家為26.77%位居第二,TCL為25.93%位居第三,盡管略有高低,但差距并不大,而海信家電的海外毛利率僅有10.2%,甚至遠低于A股同業中海外市場的平均毛利率18.47%。
事實上,海信多年來高增長秘密或許在于以價換量。一直以來,海信的銷售費用都保持高位。其中2020年-2023年,海信家電的銷售費用分別為68.91億元、76.72億元、80.71億元、93.11億元,呈現逐年增加態勢。
同時,從2023年財報看,美的集團和海爾智家的銷售凈利率分別為9.07%、6.4%,均高于海信家電的5.6%和海信視像的4.76%。
盡管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海信的業績可圈可點,但是,縱向深度來看,其產品核心競爭力還有待考驗,盈利質量也需要進一步提升。在如今全球經濟低迷及行業發展放緩的背景下,海信砸錢換增長的策略也將逐漸失靈。
03
海信的科技夢,落地多少挑戰?
在國內市場萎縮,國外市場瓶頸下,海信選擇持續加碼智能化投入,向AI尋求新增量。
2024年3月15日,海信發布了自研星海大模型。星海大模型突破傳統指令式語言對話瓶頸,通過跨場景任務規劃,達到“真人助理”式自然對話交互。
大模型的加入無疑給了家電行業更多的想象力,但是,業界普遍反饋,目前家電產品要在端側實現大模型落地,從模型能力和端側的算力能力條件都不太具備。
就現實環境來說,智能家電市場仍在開拓階段。各類家電、家居系統與平臺間充斥著壁壘,存在嚴重的行業割據現象。同時,目前大模型面臨的信息安全問題也不可不提。公開信息顯示,三星電子引入ChatGPT不到20天,便爆出數據外泄,如半導體設備測量數據、產品良率等。
一些家電行業人士認為,應用大模型,并不是去創造一些新的概念,而是要構建一個吸引用戶的場景,大模型能在里面不突兀地能夠解決問題。未來,家電行業遇到的考驗不僅來源于大模型,而是更為多元的技術與落地應用挑戰。
從需求端來看,家電的智能化雖是必然趨勢,但消費者對智能家電產品的熱情沒有預期高。業內人士舉例說,例如C端的智能設備,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智能家居,在推廣應用上明顯落后。
行業分析師于盛梅表示,大模型的加入目前主要是為了提升了家電產品的語音交互能力,這對家電根本性能的改變有限,因此,對消費者來說能夠產生多大吸引力還有待市場驗證。
大模型之外,當下,海信集團在智能交通、光通信器件、商用空調、精準醫療、光通信、商用多聯機、汽車空調系統等B2B產業板塊均有所布局。2024 年,海信視像在 CES、AWE展會上展出了自研的 MR 形態產品,產品可滿足B 端行業里的多人教育、醫療培訓、文旅、安防等細分場景需求。
海信家電財報稱,受益于公建改造等新產業領域已成為高速增長的第二曲線。B端業務雖是海信尋找增量的關鍵,但家電巨頭都在積極布局B端產業,且這些領域通常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和時間才能見效。
無論是盈利質量,發展瓶頸,還是新技術,海信當下存在的問題,對賈少謙而言依然充滿挑戰。拉長時間看,海信目前的增長也只是一個多年下跌后的反彈而非反轉,未來,能否持續增長,躍過3000億的目標,我們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