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世界之中,唯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尤其是在存量時代中,相較于產品力層面的比拼,一場更高維度的角斗正在拉開帷幕:讓智能終端的形態越來越豐富,讓系統越來越“懂”用戶,并為人們提供更加絲滑、更具個性化的體現,已成為硬科技企業關注和加碼的方向。
回溯歷史長河中每一次技術革命,幾乎所有的科技成果,能順利進入到社會生活之中,靠的都是少數一些先行者智慧的釋放——從電氣化時代中各種家電設備,到移動互聯網時代所涌現出來的各種應用軟件,再到今天AIoT時代中的萬物互聯……
只不過,無論技術創新的終端承載方式如何變化,“以人為服務核心”的商業邏輯始終根深蒂固。小米堅持“七年磨一劍”,最終推出自研系統澎湃OS,同時宣布集團戰略升級為“人車家全生態”的原因,便在于此。
如果說大小屏、家居家電、甚至是新能源車是一艘艘駛向用戶的“船只”,那么AI for OS則是助力體驗升級的“引擎”,推動用戶體驗“直掛云帆濟滄海”。而這或者也是一眾科技企業正視機遇,著眼未來的合理態度。
01
小米澎湃OS“破壁”
嚴格意義上講,如果從2010年創辦之初的MIUI開始算起,小米澎湃OS至今已探索了13年,歷時7年研發。在小米澎湃OS被孕育的這13年中,電子消費及應用市場也在周期作用下,經歷著一輪輪變遷。
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經歷了由快速爬坡到震蕩下行的全過程;接下來,移動互聯網迎來高光之年,各類應用軟件層出不窮,不斷擴大著人們的體驗半徑;到了今時今日,物聯網又接過移動互聯網的接力棒。
而在這個過程中,2014年無疑是大市場的一個分水嶺。
2014年,對于家電行業意義非凡,諸如“龍頭企業”海爾舉辦智慧生活體驗分享會,并于會上發布了自己的U+智慧生活操作系統;再如格力,不僅在當年收購幾個如珠海瑞普的智能家居公司,同時在年報中首次提及手機業務,意圖爭奪智能家居入口。
同年中,小米宣布正式布局IoT硬件生態模式,通過“投資+管理”的戰略模式,孵化出一大批智能硬件創業公司,快速占領了各條垂直賽道。2017年,小米自研的Vela OS正式發布,逐步統一了IoT大生態。
同樣是在2014年,盡管當時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幾乎就是依靠政策推動,但這似乎也是造車新潮的起點,除了比亞迪、吉利等本土巨頭持續探索之外,蔚小理也在分別努力趟著自己的生路,“鲇魚”特斯拉也加大了在中國市場的投入。
到了2021年間,當IoT與生產消費產品業務已成功扛起第二收入來源的“大旗”之后,小米宣布了造車計劃。而在這一年,市場傳出聲音,稱蔚來汽車將在籌謀進軍手機領域,通過車聯服務提高粘性,今年9月這款手機已正式面世。
手機廠商造車、布局IoT場景,新能源車企造手機、造可穿戴硬件,家電企業以家庭場景為基礎打造全屋智能體驗,盡管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并非每一款產品都取得了銷量上的成功,但客觀而言,這些企業能夠成功穿越周期、甚至起死回生,都說明了一點即:戰略方向的前瞻性。
時至今日,不止智能手機,當市面上的平板、可穿戴設備的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多,包括家居家電、新能源車等等,都開始加入IoT中的一環,如何讓人們更加便捷、更加智能地操縱它們,變成了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小米澎湃OS想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以操作系統為“中樞神經”,通過各種智能終端觸達用戶,一方面保持頻繁且順暢的使用協同,另一方面保證軟件迭代的效率。不止小米澎湃OS,華為鴻蒙OS系統、OPPO潘塔納爾跨端系統,無不如此。
從2017年Vela OS統一IoT大生態;到2019年并行研發通用系統Mina OS,2021年啟動車機OS;再到2022年統一MIUI、Vela、Mina、車機OS四大系統軟件架構;自此,小米的操作系統底層合并順利完成。
經過超過5000人的研發團隊數年來的持續打磨,小米澎湃OS“破土”而生,在此基礎上,融合200+品類、可連接8.2億設備的“人車家全生態”,由此開啟。
02
為什么要做AI for OS
或許有人會說,眼下科技企業都在卷大模型、AI原生應用,為何小米卻在數年前就立意點放在了AI for OS上來。觀看完小米這場發布會的人們,可能心里已經有了答案。
其一,為有源頭活水來。
為了避免功能、應用變成“空中樓閣”,科技廠商必須在“根智能”的基礎建設中發力,才能引出淙淙“活水”。
如今,每個人身邊都圍繞著多種多樣的終端,系統的復雜度也在不斷增加。對用戶來說,無論是手機端、大屏端,還是家電端、新能源車端,各自為戰,難免會產生碎片化體驗。小米澎湃OS的創新之處就是直面問題根源,去重構整個技術框架。
從發布會可以看到,基于小米澎湃OS,用戶可在系統服務中,跨設備使用5G通信模組;在使用平板、筆記本進行視頻會議時,可以靈活切換至手機后置攝像頭視角;在駕駛途中使用微信視頻通話時,用戶不僅可切換前攝和后攝,甚至能夠切換至汽車的頂部攝像頭,展現更廣闊的視野……
萬物互聯的過程中,手機是串聯全場景的身份識別和個人數據流轉的中心設備,因此統一的操作系統顯得格外重要。
其二,“根智能”方可解全局。
小米的商業風格一向不徐不急,之前率先推出端側大模型也好,發布小米澎湃OS也罷,其想要做的就是要因“產品”制宜,將AI底層能力釋放出來。
小米澎湃OS搭載前瞻性的AI子系統,融合大模型能力,成為整個系統的“智能大腦”,足以讓單設備實現極強的端側AI能力,并且賦予整個生態智能能力。作為整個小米澎湃OS系統的思考中樞,HyperMind能夠讓設備真正懂得用戶所想,為用戶提供精確的個性化服務。
特別是,用戶可利用輸入法隨時輕松創造文本,如臨場發言、50字好評、新年祝福等內容;WPS AI則能夠快速提煉PPT大綱,并形成摘要,提高用戶的辦公效率;利用相冊AI搜索,可大幅提升搜圖自由度,并且能夠基于相冊中現有的人像照片生成AI寫真,給用戶帶來全新的智能體驗。
其三,風物長宜放眼量。
過去數年來,小米提前布局、集中投入AI人工智能賽道,目前已經具備全棧的自研AI能力。如今,小米AI的技術能力已經覆蓋了視覺、聲學、語音、NLP、知識圖譜、機器學習、大模型、多模態等眾多方向,并全面賦能了從手機、汽車、AIoT、機器人等多個業務板塊。
“根智能”夯實之上,小米在AI賽道中的種種創新也將迎來收獲期。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級IoT平臺,小米聯網設備數超過8.2億臺(備選IoT設備數6.55億);小米60億參數的自研大模型實現了端側部署運行,部分場景性能媲美極大參數量云端大模型。
除此之外,令人矚目的小米電動車也將2024年實現量產,在自動駕駛領域采用全棧自研算法。隨著小米汽車的落地,小米也將成為全球首個完成“人車家全生態”軟硬件閉環的科技企業。
03
破內卷,小米迎來“跨越時刻”
無論是做手機、還是布局AIoT、造車,作為不同形式的智能終端的載體,這些都是科技應用觸達用戶一側不可或缺的一環。特別是,這也是科技企業建設“軟件+硬件”商業生態的基本架構,少了任何一種終端,生態恐怕都會有缺陷。
站在“人人高談生態”的時代,比起打造某個“爆款”產品,企業更應該樹立的是生態價值觀。
在小米的價值排序中,第一自然是落在用戶層,第二是合作伙伴和股東層,第三指向于社會價值層。對于小米而言,比起追求短期回報,更重要的是謀劃未來,收入和利潤也將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
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表示,過去幾年小米一直在突破認知,改變成長,今天將迎來“跨越時刻”。小米發布的新戰略是“人車家全生態”,以人為中心、將“人車家全生態”有機整合,承接新戰略的關鍵是小米澎湃OS。
在韌性與創新的背后,無不是真金白銀的投注。2017年至2022年,小米研發投入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8.4%。按照公司預測,2023年全年,小米研發總投入將超過200億元,未來五年(2022-2026)研發投入將超過1000億元。
這不僅是小米發展史上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于某種角度來說,也是“卷到起飛”硬件行業中一個“破內卷”的方向。畢竟,在各類企業高談闊論人工智能、大模型如何能帶動服務進階,如何能推動降本增效的環境下,市場永遠是檢驗成果的唯一標準。
站在“新十年”的起點,小米此前舍棄的一些短期利益,終將轉換為長期發展引擎;堅持做出的商業決策,也將助其成為市場引領者,為自己和行業帶來良性發展;自上而下“啃硬骨頭”的決心,也在筑深護城河的同時,凝聚起更強的團隊精神。
行之有效地做深AI、產好產品,小米迸發出來的商業價值也愈發清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