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鏈家創(chuàng)始人左暉在接受某節(jié)目采訪時,被問到“如何看待大家認為中介費太高的問題”。
左暉回答,從世界范圍看,中國中介費并不算高,“中國費率大概在2.5%左右,美國、日本都是6%,南非是8%,香港雖然是2%,但是有預支費用。”
他表示,“這個行業(yè)如果想有一些高素養(yǎng)的人去服務的話,大概需要經紀人收入是城市人收入的1.2倍。”
2021年5月,左暉因病去世。
社會輿論對他的評價嚴重兩極化:一邊是圈內人士不斷引用他那句“做難而正確的事”和配上蠟燭表情符號,以示哀悼,一邊卻是多個社區(qū)里對他滿是惡評。
“吸血”“報應”,成了高頻詞。有的網民幸災樂禍:開瓶啤酒慶祝下。
那時候,他創(chuàng)立的貝殼正陷入冰火兩重天的輿論處境:冰,是肇始于2020年8月的甲醛房風波,自如口碑因此降至冰點;火,是貝殼自2020年8月上市成為“中國居住服務平臺第一股”后市值一路超恒大趕萬科,到2021年3月一度達到約2000億美元。
兩相對照,必然會為當時流行的“吊路燈”敘事提供標靶。
左暉被罵,更重要的原因還在于偏高的中介費。
對中國購房者而言,房產中介向來不是個容易被待見的群體。
催單逼單的套路,瞎忽悠亂承諾的做派,惡意抬價賺差價的做法,都讓房產中介群體的默認信譽值降為了負數(shù)。
正因如此,“取消房產中介”的聲音總會間歇性地泛起。從中介小哥到置房顧問再到房產經紀人的命名變更,都沒能完全改變該群體的整體形象。
2021年8月,杭州推出二手房交易監(jiān)管平臺,上線“個人自主掛牌房源”功能,就被不少人解讀為“要革房產中介的命了”。
這其中,高中介費又是輿論詬病的密集地帶。
而在高中介費方面,鏈家?guī)缀跻袚话氲幕鹆Α?/span>
因為說起鏈家,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兩個標桿”:除了房地產經紀服務的標桿之外,還有高中介費標桿——在北京,鏈家中介費通常由兩塊構成,一是2.2%的基礎服務費,二是0.5%的擔保服務費,加起來是2.7%。
這是什么概念?買套在四環(huán)內平平無奇的價格800萬左右的二手房,中介費得交約20萬。
別說輿論場的主力是由月薪三五千的打工人構成,就是五環(huán)內的白領,都會覺得這偏高。
鏈家今天挨的罵里,至少50%以上都跟高中介費有關。
時至今日,鏈家不降中介費也不行了。
01
在現(xiàn)有的北京區(qū)域中介費率執(zhí)行了12年之久后,作為中國房產經紀服務頭號玩家的鏈家,在9月26日宣布將對中介費收取標準做出調整。
調整主要有兩塊:
1,降中介費率,由原來房屋成交價的2.7%調整為2%。
2,變“單傭”為“雙傭”,由原來全部由買方承擔變?yōu)橛少I賣雙方共擔。
也就是說,買方名義上要承擔的中介費要降了。
對鏈家來說,對買方降中介費,已是不得不為。
不降,政策不允許。
今年5月8日,住建部跟市場監(jiān)管總局聯(lián)合印發(fā)的《關于規(guī)范房地產經紀服務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合理降低住房買賣和租賃經紀服務費用、引導由交易雙方共同承擔經紀服務費用等。
這被部分業(yè)內人士稱作“某殼定制版”。
畢竟,鏈家是將中介費打上去的先行者。
不降,市場份額也不接受。
拿北京二手房市場來說,鏈家市場份額從2008年起就居首,之后持續(xù)攀升:2010年是30%、2011年是38%,2012年是47%,2013年是50%,高峰時期接近60%。
之后長期維持在50%左右,去年仍在45%以上。
可今年以來,其份額明顯下滑:
今年1月,全北京存量房一共網簽了9491套(含非住宅),鏈家共成交了3481套,市占率36.67%。
4月份,網簽15984套,鏈家市占率為34.7%。
8月份,鏈家市占率回升到了39.33%,可仍不足40%。
雖然第一位置難以撼動,可份額被蠶食也是不爭事實。
在此背景下,鏈家以降價來謀求俯沖優(yōu)勢,也在清理之中。
這就像,特斯拉在中國造車新勢力的沖擊下,選擇了以降價來降維打擊。
02
但與其說是鏈家把中介費降下來,不如說是樓市形勢將中介費打了下來。
當下的樓市景氣度,已用不著多說。
窺一斑而知全豹,恒大碧桂園都是那一“斑”。
與之伴生的變化是:過去樓市整體上是賣方市場,賣房人說了算,現(xiàn)在則是買方市場,持幣觀望的購房人占主動。
在“賣方市場”階段,你想讓業(yè)主掏中介費,都不大現(xiàn)實。
這就跟許多婚介結構組織相親會如出一轍。
絕大多數(shù)相親會,收錢只收男方的、不收女方的,因為男多女少。
某種程度上,這些相親會也是“女方市場”。
對鏈家而言,降中介費也是避免給國家房地產行業(yè)復蘇大計添堵的不二之法。
如今,隨著樓市從增量時代轉向存量時代,二手房交易已成樓市交易的大頭。以北京上海為例,二手房占市場成交比例超過80%。
大量二手房都依賴中介居間成交,所以房地產調控重心從開發(fā)商轉向房產中介,已成必然之勢。
自7月底政治局會議定調“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fā)生重大變化”以來,降低中介費更是被視作降低購房成本的重要一環(huán)。
也是在7月,鏈家曾在朝陽北苑試點執(zhí)行“客戶承擔1%,房東承擔1.7%”的雙邊收費模式。
雖說習慣了“單邊收費”的北京賣房者心理上并不樂意接受,但形勢會逼著他們低頭。
有媒體報道,北苑大區(qū)的掛牌業(yè)主接受雙邊收傭的比例,最終從最初的20%-30%,提升到90%。
沒辦法,你不接受,隔壁的張三李四接受了,房子就更容易賣出去了,能不急嗎?
這充分表明,當樓市下行時,處在存量房供給側的房東內卷會更嚴重。
這正是鏈家推動中介費“雙向收取”的良機。
說白了,鏈家下調買房的中介費,就是樓市供需形勢變化的鏈式反應向二手房交易費率領域的延伸。
樓市過得好,鏈家跟著吃飽。樓市很萎靡,鏈家也會受沖擊。
03
這些年來,鏈家和貝殼因為高傭金(即高中介費)問題而被罵得挺慘。
在我看來,它既冤,又不冤。
說它冤,是因為許多詬病都是對“中介”遭遇標簽化和污名化后的成見,是對房產經紀服務專業(yè)度的低估。
說它不冤,是因為它收取的高傭金很難為其獲得免于批評的豁免資格——在北上深買套堪堪夠住的房子,要被收取十幾二十萬的中介費,這是不是溢價,答案不言自明。
在很多人看來,房產中介就是坑蒙拐騙的代名詞,作用等同于掮客,頂多就幫著跑跑腿。
可事實上,房產經紀服務對應的成本其實涵蓋了很多方面:看得見的店面租賃成本、員工管理成本、帶看時間成本,看不見的獲客引流系統(tǒng)開放維護成本,甄別房源真假成本等,都是成本。
據(jù)統(tǒng)計,從房源委托到客戶匹配、促成交易、后期過戶、物業(yè)交割,戶口遷出等,二手房交易的大小流程涵蓋了幾十項。
▲房產經紀服務涵蓋了很多環(huán)節(jié)。
從經濟學角度講,房產中介的存在,無非是對科斯定理的驗證——它們最大的作用,其實是降低交易成本。否則的話,房產中介行業(yè)就很難存活下去。
呼吁“取消房產中介”的人,也許只看到了房產中介的亂象,卻沒看到中介服務背后的交易成本問題。這顯然不是呼吁讓政府接管就能解決的。
就鏈家來看,它前些年在北京地區(qū)敢收取高于同行的高達2.7%的中介費,也有其底氣,那就是比同行提供了更優(yōu)的服務。
不是說鏈家做得有多好,而是它被同行襯托得好。
雖然談不上跟“屠龍者終成惡龍”的劇情絕緣,前些年搞排他性獨家房源、營造緊張氛圍催單逼單等亂象不少,甲醛房更是透支口碑,可從絕對數(shù)字上看,鏈家算是房產中介行業(yè)的優(yōu)等生。
多年來,鏈家貝殼都是以行業(yè)顛覆者的形象存在。
21世紀初房產中介行業(yè)起步伊始時,房產中介的主流生存手段還是“吃差價”與“行紀”——前者是誑了賣方騙買方,后者是低買高賣去炒樓,本質就是利用信息差賺差價。
是鏈家2004年第一個跳出來喊出“透明交易、簽三方約、不吃差價”的陽光作業(yè)口號,憑著老老實實賺中介費成為了行業(yè)里的清流。
到了10年代,人們找房習慣漸次轉到線上,可用假房源引流成了行業(yè)慣例。
是鏈家2011年在此前建立“樓盤字典”的基礎上發(fā)起“真房源”行動,制定了“真實存在、真實在售、真實價格、真實圖片”四大標準,明確“敢承諾,真賠付”,推動了行業(yè)標準的上移。
及至后來,貝殼推出首個經紀人合作(ACN)網絡,鏈家經紀人擺脫低學歷標簽、逾80%擁有高等學歷,做出“電話營銷,擾一賠百”承諾,為社區(qū)居民提供免費打印服務等,都切實提升了房產經紀服務品質。
盡管說,鏈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左暉確實改變了中國房產中介行業(yè)。
最起碼,在今天,租房得去電線桿上找房源,打電話過去10個“房東”9個是中介的情況,已經很少有了。
04
鏈家?guī)有袠I(yè)進化的價值值得肯定,可這不等于2.7%的中介費收取標準不可以置喙。
2.7%的中介費,其實是法定標準上限(不超過2%,可浮動10%)的基礎上再多收0.5%的擔保服務費。
這背靠的,是兩個事實:1,房產中介行業(yè)競爭強度固然大,層次仍很低;2,鏈家此前并未找到足夠的利潤支撐點。
鏈家登上王座后,后來的挑戰(zhàn)者不少,但鏈家和貝殼靠服務品質和頭部效應確立的壁壘,并未被輕易擊垮。
不論是房天下還是愛屋吉屋,都曾有意用“互聯(lián)網+”去顛覆鏈家的“王權”。
但房產經紀服務是個重資產生意,企圖以O2O的純線上信息撮合或線下流程淺層次介入“以輕擊重”,很難消除假房源、亂加價等問題。
這并沒有將鏈家從老大位置上挑落。
而老大是有行業(yè)規(guī)則制定權的。
現(xiàn)實中,很多人買房時都對交動輒十幾二十萬的中介費給鏈家心有不甘,卻又不敢輕易找別的中介平臺——只能權當多花錢買個安心。
多年來,鏈家雖然也在推動業(yè)務多元化,可其收益來源高度依賴面向買方的傭金收入。
中介費稍微降低一點,都意味著其營收的盤子里要少了一大塊。
如果說,在房地產高速增長時代,旺盛的購房需求掩蓋了高傭金下中介費率跟服務質量的匹配度問題,那到了樓市新周期,2.7%的中介費激起的怨懟情緒濃度只會越來越高。
在過去,購房人對高杠桿有足夠的心理承受力,一二十萬的中介費咬咬牙也就挺過去了,反正房子升值空間足以覆蓋這筆成本。
可如今,大家手頭都有些緊,房子買了也未必能增值,這時候,“科斯天花板”會隨之游移,高達2.7%的中介費勢必成為人們購房意愿的“抑制器”。
馬云說著要“回歸淘寶”,強東說要百億補貼,你鏈家有什么理由不把中介費打下來?
鏈家再繼續(xù)收2.7%的中介費,市占率可能會繼續(xù)下滑。
眼看著高中介費推高房價引起的不滿蓄積到了峰值,房地產政策又在轉向,降中介費才是順勢之舉。
鏈家和貝殼啟動“一體三翼”戰(zhàn)略——“一體”是經紀事業(yè)線,“三翼”分別是家裝、惠居、貝好家三大事業(yè)線,則是在用收入拓源對沖由此而來的營收震蕩。
05
平心而論,鏈家該收多少中介費,鏈家有自主權。
很多人嫌它的中介費高,可數(shù)據(jù)顯示,房產中介的收入遠沒許多人想象的那么“高”。
目前貝殼體系內的經紀人平均成交單數(shù)為3.3單/年,就算每套房子從上盤、拍照、維護、成交都由某個經紀人一人來做,TA也只能拿到總傭金的55%。
據(jù)此計算,在每單傭金5.5萬元的情況下,房產中介年收入最高才能堪堪過10萬元。這跟“暴利”二字不沾邊。
但現(xiàn)在看,需要鏈家算的,顯然不只是這類“小賬”,更有很多“大賬”——包括促樓市回暖大局,包括民眾接受度等。
在當下,意識到企業(yè)是時代中的企業(yè),已成企業(yè)不可或缺的覺悟。
將北京地區(qū)中介費率從2.7%下調至2%,是鏈家做出的回應。
可以肯定的是,接下來,鏈家,終于可以少挨點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