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矛盾愈發對立。
據多家媒體報道,2023年上半年,A股光伏行業營業收入合計為4736.45億元,同比增32.39%;凈利潤合計為580.12億元同比增72.11%。
與之對應的是,近一年來,光伏產業鏈公司市值縮水超6000億元。
此背景下,行業求變。
好巧不巧,光伏龍頭隆基綠能宣布押注BC電池,推動行業進一步洗牌,一場風波正在醞釀,誰能笑到最后?
一體化打法,遭遇嚴峻挑戰
眼下,光伏依然是熱門賽道,但隆基綠能的日子過得不大舒心。
一方面,被通威股份壓了一頭。
多年以來,隆基綠能與TCL中環針鋒相對,兩者分別為全球第一、第二大光伏硅片公司,聯手把控著光伏細分市場。
萬萬沒想到,一體化打法成為行業的共識。
眾所周知,制造業崇尚的是專業化的分工協作,人人都可以從價值鏈上分一杯羹,可光伏、動力電池等少數產業是例外,比拼的是掌握“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全鏈條的能力。
如此一來,隆基綠能與通威股份的矛盾不可調和。
通威股份處于光伏產業鏈的上游,連續多年坐上全球第一大硅料企業的寶座,2022年國內市占率超過30%,并借此向下游不斷拓展。
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通威股份的高純晶硅年產能超42萬噸,光伏電池年產能為90GW,組件年產能為55GW。
盡管隆基綠能也祭出一體化打法,但還是被通威股份壓了一頭。
2023年上半年,通威股份的營業收入為740.7億元,凈利潤為132.7億元;隆基綠能的營業收入為646.5億元,凈利潤為91.78億元。
另外一方面,被晶科能源反超。
其實,隆基綠能的一體化也有可圈可點之處,延伸至組件領域,將晶科能源拉下馬,2020年至2022年連續三年稱霸全球光伏組件市場。
不承想,晶科能源不認輸。
2022年,晶科能源登陸A股,通過募資、定增、可轉債等方式獲得近300億元的資金,
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復仇”。
對此,“市值觀察”表示:“由于組件和電池片的擴產周期都比較短(大約只有3~6個月),拿到錢后晶科可以迅速把產能打上去。”
到了2023年上半年,晶科能源反超隆基綠能,后者失去了桂冠。
押注BC電池,渴望打“翻身仗”
一言以蔽之,隆基綠能雖然業績依然靚麗,但一體化打法卻不順,為了競爭加劇產業生態中突圍,將目光瞄向了BC電池。
據公開資料顯示,BC電池,全稱為Back Contact電池,即多用作全背電極晶硅太陽能電池,是一種將正負兩極金屬均移到電池片背光面,讓柵格線不再擋光,以最大程度利用光照、降低電流損失、提高發電效率的技術。
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表示:“隆基綠能在前兩年的擴產上持謹慎態度,主要是基于在技術路線快速變化期對風險的判斷?,F在方向已經明確,在已宣布的投資計劃項目中,都將采用BC技術,并按照已公布的節奏投產?!?/span>
電池是光伏產業鏈承上啟下的關鍵所在,牽一發而動全身,更為重要的是電池正在從第二代走向第三代,存在彎道超車的機會,一旦抓住機會則可以重塑競爭格局,完成行業權力的更替,歷史上的光伏巨頭的沉浮不無與技術迭代有關。
一光伏企業高管在社交媒體直言:“第一,隆基綠能市值已經從高點跌去了60%,從各利益方來說,都到了必須拯救股價的時候;第二,其他技術路線早已有晶科能源等公司卡位,隆基綠能只能通過BC在紅海中殺出一條血路來,變局之下,龍頭一吶喊,市場肯定會有反應?!?/span>
不過,隆基綠能的盤算,仍然存在變數。
除了BC電池之外,第三代電池技術還有TOPCon 路線、HJT路線、XBC路線、鈣鈦礦電池等,都相當能打,且產業化進程更快。
更為麻煩的是,主流光伏玩家都是多頭下注,這意味著隆基綠能站在主流的對立面。
鈦媒體胡珈萌表示:“光伏行業充滿了大起大落,也見慣了狂熱與失落。現在,押寶不同技術路線的龍頭顯然看到的已是迥然相異的景色,誰的未來終將到來,將是光伏故事下一個篇章的主題?!?/span>
總而言之,光伏行業呈現越來越卷的勢態,隆基綠能遭通威股份、晶科能源兩頭夾擊,為了殺出重圍,不得不押注技術迭代。
無論結局如何,光伏變天卻是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