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大眾越來越重視自身的健康水平,對健康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受此影響,我國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在不斷提高,從2017年6.2萬億元達到了2020年10萬億元。
新冠疫情更是加速了行業的發展,創投機構紛紛看好其市場前景。據投融界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21年上半年,大健康行業共公開披露429起融資事件,披露融資總額超過918.55億元。
不僅在融資案例數量、融資金額方面領先其他行業,大健康領域大額融資事件更是時有發生--瑞科生物完成10億元C輪融資、微醫完成超4億美元的Pre-IPO融資、艾博生物完成6億元B輪融資等等,創投機構出手闊綽。
融資輪次,A輪企業被偏愛
在上半年大健康行業的融資事件中,戰略投資的共有60起,公開輪次的融資事件有369起。
具體來看,A輪(包括Pre-A輪、A輪和A+輪,下同)以155起的融資案例數量超過其他輪次,獨占鰲頭;B輪以99起的融資案例數量排在第二位,也和其他輪次拉開較大的差距。
數據來源:投融界研究院;制圖:投融界
而E輪以后的融資案例數量則大幅減少,其中E輪、G輪、Pre-IPO分別僅有3起、1起、3起融資案例。與之雷同,種子輪的融資案例也在個位數,以5起融資案例數為上半年畫上句點。
A輪和B輪的融資案例數之和占全部融資案例數的59.20%,表明相對早期項目,創投機構更偏愛已有產品、數據支撐或是商業模式被驗證的項目。同時,數據也顯示E輪以后的大型成熟企業,創投機構較少參與。
細分賽道,生物醫藥最“吸金”
從大健康行業細分領域來看,生物醫藥共披露212起融資案例,是上半年大健康里最“吸金”的細分領域,也是高額融資事件的“高發區”,之前提到的瑞科生物、艾博生物的大額融資事件均屬于這一賽道。
分析人士指出,生物醫藥行業具有高度政策和技術導向的特點,相比其他大多數行業,其創新發展路上往往會遭遇更多的技術和資金壁壘,不過一旦能夠研發成功并上市,便能給企業帶來龐大的利潤和發展前景。
例如,ADC藥物俗稱“新型生物導彈”,多禧生物致力于這一領域,研發和臨床上市靶向治療癌癥的單克隆抗體藥物共軛體系列生物新藥。憑借過硬技術和高學歷團隊,公司在上半年完成10億元C輪融資,預計未來幾年將步入重要的收獲期。
除了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領域也頗受創投機構的關注。上半年,醫療器械共披露107起融資案例,占全部融資案例數的24.94%。其他醫療服務、互聯網醫療等領域的融資案例數占全部融資數的18.64%。
產業分布,上海領跑全國
在區域分布上,上半年大健康領域融資企業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江蘇、廣東和浙江,獲投的融資案例數量分別是114、80、64、63和58起。
數據中可以看出,上海地區的大健康企業獲投最多,較第二位北京高出42.5%。并且,五個主要地區的融資案例數之和占全部融資案例的88.34%,大健康企業聚集性明顯。
數據來源:投融界研究院;制圖:投融界
地區差異性來看,長三角在抗體藥物、細胞治療等新興領域優勢明顯,同時,在化學制劑以及原料藥一體化配套方面具備整體優勢。北京在疫苗、基因治療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珠三角在細胞治療、抗體藥物方面排名居前。
結語
馬云曾說過,“下一個能超過我的人一定在大健康產業”。
不論這句話是否成真,大健康行業也絕對稱得上是近年來最火熱的行業之一,大眾關注、政策支持、創投機構搶籌,“火”正越燒越旺。行業內企業站在風口上,也將擁有更多的資源,發展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