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已久的茶飲賽道烽煙再起,“奶茶第一股”奈雪的茶在投資多個咖啡品牌之后,再次將收購的目光聚焦回了茶飲領域。
近日,奈雪的茶發布公告,宣布已簽署對樂樂茶主體公司上海茶田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資協議,以5.25億元收購樂樂茶43.64%股權。投資事項完成后,奈雪持股43.64%成為樂樂茶第一大股東。
針對收購事項,奈雪的茶對外表示,此次奈雪入股后,樂樂茶在品牌、團隊以及運營方面保持不變,維持獨立運營。日后,奈雪的茶將利用自身的優勢賦能樂樂茶,幫助樂樂茶進一步取得增長。
那么,豪擲5.25億收購樂樂茶股權,奈雪的茶意欲何為?現制茶飲賽道又會再起波瀾嗎?
“ 01 ”
一筆劃算的交易?
這次被收購可謂是為樂樂茶持續兩年多的努力畫上了句號。據悉,自2020年下半年起,樂樂茶便有意出售,多方尋找接盤方。根據最近的報道,甚至直到此次與奈雪的茶敲定交易前,樂樂茶仍然在努力地與多方潛在接盤者進行接觸。
在這兩年多的時間內,也曾有人考慮伸出橄欖枝:2020年年底,喜茶曾與樂樂茶就收購事宜進行過接洽,雙方為此反復溝通了超過半年,不過,因樂樂茶股東對于交易條件無法達成一致,最終喜茶放棄了收購。
雖然樂樂茶看起來“賣身心切”,但其也是國內新茶飲領域中具有不俗影響力的玩家之一,尤其在華東地區,樂樂茶具有較好的品牌實力和消費者認知。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樂樂茶擁有140家門店,主要集中于華東地區,在區域市場具備較強的品牌影響力。
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在被奈雪收購前,樂樂茶有過4輪融資,投資機構包括紅星美凱龍、王思聰的普思資本、漢能創投等。
最終樂樂茶卻投入奈雪懷抱,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奈雪收購估值明顯偏低:以奈雪對樂樂茶43.64%的股權收購價格計算,樂樂茶目前的最新估值僅為12.03億元左右。考慮到樂樂茶去年8.7億元的營收規模,對奈雪來說這很可能是一筆相對劃算的交易。
根據奈雪收購公告披露,2020年,樂樂茶營收約為7.27億元,除稅前虧損約為1956.2萬元;2021年,樂樂茶營收約為8.7億元,除稅前虧損約為1814.6萬元。
對于能以較低估值拿下樂樂茶,相信與2022年餐飲行業持續因疫情承壓有關。
“ 02 ”
抱團取暖的合作
實際上,樂樂茶與奈雪的聯合,并不在兩者各自最好的時候,相反頗有抱團取暖的味道。
近年來,樂樂茶的業績表現每況愈下。2020年-2021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28億元、8.70億元,但增收卻不增利,稅后凈利潤分別虧損0.2億元、0.18億元。
在產品創新上,樂樂茶又于2019年下半年陷于“抄襲風波”,被指“卿卿烏龍”等多款新品涉嫌抄襲茶顏悅色。
經營不利反映到門店上表現為門店的陸續關停。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樂樂茶陸續關閉了重慶、西安、廣州的門店,并于2022年2月退出廣東市場。
2022年10月,樂樂茶又關閉了上海五角場萬達店、成都國金IFS門店兩家標桿門店。
“奶茶第一股”的奈雪同樣不適高枕無憂。
2018年至今,奈雪已經連續虧損近5年。根據公司的招股書、財報顯示,2018-2021年期間,公司凈虧損分別為0.66億元、0.39億元、2.02億元、1.45億元,累計達4.52億元。而在2022年上半年,奈雪的凈虧損達到了2.49億元,又一次創新高。截至目前,奈雪在4年半的時間里累計虧損了7.01億元。
在二級市場,頭頂“新茶飲第一股”的奈雪同樣遭遇看空。公司當前股價僅為7.06港元/股,較發行價19.8港元/股,已經腰斬。
兩家虧損的企業,相互之間的合作能否做到互補,實現“負負得正”?
對于樂樂茶而言,奈雪的收購注資,無疑解決了公司當下最為需求的融資。要知道,在奈雪收購之前,樂樂茶的上一筆融資要追溯到2020年。
事實上,面對經營困境時,奈雪一直在尋求外部渠道,并且已經先后投資過澳咖、怪物困了、鶴所、茶乙己等新式消費品牌。不過與樂樂茶相比,上述品牌影響力相對有限。
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奈雪的茶與樂樂茶合作能夠達到開源節流、降本增效和“1+1>2”的效果,但二者定位不同,如何在渠道和供應鏈等方面形式互補將是接下來面臨的挑戰。
“ 03 ”
“兩超”格局誕生
收購樂樂茶,使得國內高端新茶飲江湖客觀上呈現出了這樣一個新局面:從原來的“三強(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變成了如今的“兩超(喜茶、奈雪的茶)”,未來喜茶和奈雪之間的競爭將更為直接,也更為激烈。
雖然奈雪斬獲了“新茶飲第一股”的名頭,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奈雪都處于行業老二的位置。從奈雪在2021年年初所披露的招股書可知,在2020年國內高端新式茶飲行業競爭格局中,喜茶以27.7%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奈雪以18.9%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二。
事實上,單就奈雪這個品牌所占據的市場份額也許跟喜茶還有一些差距,但加上樂樂茶卻完全可以與喜茶旗鼓相當。
如果以較為直觀的門店數來看,奈雪更是已經超越了喜茶。奈雪此前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喜茶在全國擁有690家門店,同期奈雪只有489家門店。而據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末,奈雪以919家門店數超過了喜茶的856家。算上如今被收入囊中的樂樂茶的門店,奈雪無疑在門店數方面超過了喜茶。
但門店數只是一個比較宏觀的單一維度,在涉及到跟盈利水平密切相關的更為精細的年坪效上,奈雪還與喜茶有著較大差距。根據東北*券發布的研報顯示,奈雪標準門店和PRO店的年坪效分別為5.1萬元/平米和5.8萬元/平米,而喜茶標準門店和GO店的年坪效則分別達到了9.4萬/平米和12.2萬元/平米。
追求“第三空間”的大店模式令奈雪受累于租金成本,同樣根據東北*券的測算,奈雪租金占總營收的比重達到了15%-17%,而喜茶則只有7%-9%。人力成本方面,奈雪似乎也比較堪憂。國金*券的研報顯示,喜茶單店員工數為18-20人,而奈雪的茶則為25人之多。
跟競品相比更高的人力和租金成本顯然壓低了奈雪在年坪效和單店盈利上的表現,但奈雪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嘗試越來越多地開門店面積更小、沒有現場面包房區域、所需員工更少的PRO店,通過研發并投入自動化設備及對整體SOP(標準作業程序)進行優化等來降低人力支出。
值得觀察的是,在收購樂樂茶之后,雙方可共享一些資源,短期來看,奈雪此前在數字化系統及硬件上的投入成本有望被攤薄;長期來看,兩者能否擦出更多火花依舊充滿不確定性。
總的來說,在流量紅利的“下半場”,新式茶飲無論是大張旗鼓的投資,還是不斷收縮戰線,紛紛降價觸達下沉市場,思考以不同方式爭取新的增量,但這一背后無疑都是難以忽視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