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成了淘寶精細化運營用戶目標。
根據“晚點LatePost”最新報道,大淘寶用戶發展及運營中心總裁俞峰(花名玄德)按照消費者的人生階段和收入水平,將淘寶用戶分成九大人群,以進一步精細運營。這個思路獲得了張勇和戴珊等管理層面的認可。
具體而言,九大人群分為學生人群、單身簡約、單身貴族、婚戀小康、婚戀小資、家有兒女、勤儉持家、資深中產、退休長輩。其中,學生人群指未成年人+大學生(18-24 歲)。
“下至未成年人,上至銀發一族,不管有錢或沒錢,都會成為淘寶核心用戶。”一位互聯網觀察人士如此判斷,拼多多、抖音等對手步步緊逼下,淘寶接下來或許會推出各種措施,深挖各個細分人群消費潛力,讓各個人群消費能力、付費意愿、用戶黏性更強。
這一切變化,顯然離不開討論許久的話題:流量焦慮。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首次有互聯網大廠提出,將未成年人視為自己核心用戶群體之一。問題是,當加強未成年網絡保護成為社會共識,淘寶此舉是否“流量焦慮”下的病急亂投醫?又計劃如何精細化運營未成年人群?
01
瞄準未成年人的生意
截至8月2日晚,淘寶相關公關人士就上述疑問,未回復“極點商業”。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營造安全、有序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十分重要。”教育行業從業人士林濱稱,為未成年人提供綠色安全的網絡環境,構建適合孩子們的健康網絡文化體系,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在林濱看來,互聯網企業、電商平臺需要強化行業自律。“將未成年人當成生意目標人群,這是我難以理解的,也隱藏著諸多風險。比如,是否涉嫌誘導未成年與認知不符的消費行為?”
隨著數字時代發展,觸網低齡化,未成年人已成網絡“原住民”。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網民規模已近10億,中國未成年人網民達1.83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4.9%。其中,近70%未成年人首次觸網是小學時。
如何面對、引導、保護龐大的未成年群體,成為家長、學校、法律界、互聯網領域專家長期關注的重要課題。盡管《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式施行,均涉及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和犯罪預防問題,但杜絕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包括網絡游戲、短視頻直播等沉迷問題,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焦點。
事實上,培養未成年人電商購物正確消費觀,同樣重要。今年6月底,#初二學生電商平臺花光母親12萬手術費#就沖上熱搜,根據相關報道,孩子私底下花12萬元“救命錢”購買游戲賬號、手機、衣服等后,在警方與購物平臺多次協商后,最終購物平臺退回了6萬元,手機、衣服等則無法退回。
類似案例不少。北京朝陽法院曾公布稱,14歲李同學未經家長同意情況下,在某電商購物平臺購買了一部中高檔手機,李同學父親將電商平臺訴至法院。南京鼓樓區法院也曾公布類似案例,一名15歲男孩私下從電商平臺網購高檔手機,法院最終判決案涉網絡購物合同無效。
廣州12315投訴舉報中心最新公布數據也顯示,今年上半年涉及未成年人消費的投訴舉報有1440件,較去年增長近2倍,主要反映在未成年人網游充值、直播打賞,購買盲盒、游戲卡牌、手機等。
諸多案例都在說明,作為消費者中的特殊群體,未成年往往缺乏判斷力和自制力,特別是沒有交易金額概念,容易做出與其認知能力不相符的購買行為——電商平臺有責任、有義務進行保護和預防,而不是將未成年人視為普通的消費群體,更不能成為一個聚焦生意的核心目標群體。
而從淘寶最新計劃來看,將對用戶結構進行更細致區分,以便更精準和深度運營包括未成年人、學生在內的群體,以提高單一用戶貢獻價值。
截至目前,淘寶和阿里都未向外界闡述,如何精準運營未成年群體具體措施,是提高流量轉化效率、用戶停留時長,還是用“內容種草”等方式吸引更多未成年關注,但很明顯,由玄德給淘寶帶來的最新增長思路,已經得到了張勇、戴珊等領導層的認可,具體措施出臺或許就在時日。
02
平臺缺失的監管責任
淘寶并非第一次瞄準未成年和學生等年輕群體,以及其背后的潛力。比如面向年輕人宣講的“淘寶造物節”——這個從2016年開始、投入大量資源打造的“淘寶造物節”,不賣貨,純粹展示、游玩的線下嘉年華,只是為了吸引更多年輕賣家。而在一些媒體報道中,也屢有未成年人淘寶創業案例。
不止賣家,淘寶年輕化更體現在買家端。根據2019年第三方機構Questmobile數據:2019Q3淘寶平臺用戶中,淘寶“00后”用戶增長3180萬——倘若以此計算,淘寶平臺實際一直存在大量未成年和學生群體。
有電商業內人士稱,根據淘寶此前規定,未成年人可以在淘寶下單的物品有服飾類、化妝品、鞋子、食品、飲品等等,但不能購買虛擬物品、酒類等等。
未成年人保護上,今年1月,淘寶表示全面升級《兒童類商品行業規范》并發布公告稱,重點排查、嚴處商品類目包括但不僅限于兒童服飾、玩具和兒童影像、照片等。
不過,淘寶顯然做得并不夠。以未成年人涉及最多的游戲代充服務來看,今年6月5日,南都大數據研究院調查發現,在各大游戲公司紛紛加強未成年人保護情況下,淘寶已成游戲代充服務最活躍電商平臺——不僅有大量游戲代充商家商品,未成年人游戲賬號代充也輕易實現,不僅突破防沉迷規定限額,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風險。
“極點商業”最新實測也證實,各類熱門游戲在淘寶均能找到代充服務,“點券直充”、“超低價代充”等宣傳語被商家廣泛使用,在用剛注冊、并未實名未成年人賬號購買游戲點券時,盡管有“平臺禁止商家向未成年人提供相關商品,禁止未成年人購買”提示,但溝通、購買過程卻未受到任何詢問或阻止。
此外,在黑貓投訴平臺,搜索“淘寶+未成年人”有139條結果。其中涉及給未成年人銷售香煙(含電子煙),誘導購買盲盒、虛擬賬號、游戲機等。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投訴狀態均顯示處理中,無一條有效回復。
“十歲兒童疫情期間用爺爺手機上網課期間,自行下載淘寶網并注冊賬號,在淘寶網消費23450元購買一款名為香腸派對虛擬賬號,孩子開始只是要買450元游戲賬號,最終被商家誘導買極高價位游戲賬號,分別為8000元和15000元。”6月20日,有用戶就在黑貓平臺投訴稱。
“香腸派對”是一款卡通吃雞冒險游戲,小學生是其中主要玩家群體。上述投訴稱,該淘寶賬號剛注冊、尚未實名,未有其他任何購買行為,未核實身份信息下,就誘導孩子進行了多次大額網游消費行為。但在淘寶客服介入后,堅決維護商家利益,稱商家問過孩子年齡孩子自稱成年人,所以不用負責任。
“淘寶沒有承擔起一個全國領先大型消費平臺應有的管理責任。”上述投訴稱。那么,本應在未成年網購問題上“踩剎車”的電商平臺,為何反而將其視為核心用戶群體之一?
03
淘寶被“流量焦慮逼急了?”
在觀察人士看來,這與淘寶最近幾年深陷“流量焦慮”有直接關系——互聯網發展到今天,流量早已見頂。零和博弈游戲里,前有京東爭鋒相對,拼多多異軍突起,后有抖音、快手、視頻號爭奪直播電商賽道,淘寶感受到的所有競爭危險,其實都可以總結為“流量”二字。
也正是因為流量的減少和分配不公平,讓更多中小商家逃離淘寶,轉戰拼多多、抖音,也就讓更多消費者覺得淘寶天貓體驗越來越“不太好”。
“淘寶商業生態閉環中,雖然大商家貢獻了更多利潤和GMV,但生存根基和流量來源則是中小商家。”一位淘寶多年創業者如此抱怨,當與拼多多有來自微信海量流量加持,以及抖音電商自身豐富流量池,大量中小商家離開淘寶也就成為必然。(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Q1拼多多獲客成本為170元/人,而阿里系獲客成本在2019年Q2就達到了535元,并且一直居高不下)
多年來,淘寶一直采用的是蔣凡打造的流量模型——2015年,時任淘寶、天貓、阿里媽媽總裁的蔣凡開啟淘寶智能化的打造,通過算法,淘寶實現了千人千面的信息流推薦。這是淘寶當年飛躍關鍵,但多年過去,面對拼多多、抖音,這套算法模型無論是轉化率,還是購物體驗、內容建設,都已“有心無力”。
阿里內部也認識到,問題就在于此。《晚點》報道中,一位淘寶員工問逍遙子,未來一年核心要做的三件事情是什么?張勇說,只有兩件事情,一是解決基礎的用戶痛點,二是讓淘寶變得好逛。“誰對用戶好對用戶體貼,流量站在誰這一側。”
從去年底開始,面臨巨大威脅的淘寶開始了組織變革。上任中國數字商業板塊分管總裁后,戴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融合淘寶、天貓,形成用戶、產業和平臺三個中心——盡管阿里早已用“88VIP會員”體系圈定高價值用戶,但用戶運營第一次被提升到如此高度。
此后,戴珊又公開強調,優化用戶體驗,幫助商家穩大盤、有增長,將成為整個大淘系經營思路的首要目標。其中,種草內容社區“逛逛”,就是被不斷加碼講述的故事。
這一系列動作,其實仍是為了解決淘寶流量兩大關鍵瓶頸:一是內容,二是提高消費者體驗。
只不過,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此前調整思路本身并無太大新意,也未能給淘寶帶來太多商家、用戶留存和新增,用戶體驗也未有明顯提升,反而失去了李佳琦這個最強吸金選手。
而根據玄德最新運營思路,淘寶核心考核指標也從AAC(年活躍買家數)變成了DAU(日活躍用戶數)。顯然,在玄德看來,按照消費者的人生階段和收入水平,將淘寶用戶分成九大人群,才能幫助更多中小商家,更精準細化運營到每一個人頭上面。
毋庸置疑,未成年和學生群體作為“數字原住民”,其未來潛力無限——掌握他們,就掌控了未來。被譽為現代營銷學之父的著名經濟學家菲利普·科特勒,曾預言過未來消費模式:“如果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使用了社交媒體,那么他購買商品的可能性將增加29%,并且使用社交媒體的消費者比不使用的人會花更多的錢。”
這可能是淘寶將未成年人作為消費市場重要一環的原因。問題是,面對這個特殊消費群體,淘寶做好引導、保護的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