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分數揭曉,1193萬人選擇學校和專業的關鍵時刻到來。
在做決定之前,我們有一些特殊信息供你們參考——那些對商業世界有過重大影響的人,他們曾經讀過什么專業。
馬斯克想弄明白現實世界的本質,所以選擇去讀物理。然后他發現,物理學的思維框架是迄今為止最有用的框架。芒格的中國門徒李錄,填報大學志愿時,除了物理其他專業一概不考慮。
即使沒有讀物理專業的人,對此也是一往情深:貝佐斯只接受物理定律;黃崢在2020年致股東信里,滿是熱力學定律這樣的物理基礎名詞。張朝陽憑借講授物理公開課,又翻紅了一回。
張一鳴大學期間最想讀的專業是生物學,這一點已經人盡皆知。他用生物學的思維構建組織,管理組織,繼而被封裝為一種玄學,風靡企業家和創業者群體。
投資大王沈南鵬讀的是數學。對了,除了物理學,李錄在學校還癡迷幾何學。這是兩個風格迥異的投資大佬的共同之處。
你應該發現了,這些人本科學習經歷的一個共同特點是,都選擇了基礎學科。當然,之后他們還不同程度地涉獵了其他學科。
搬出他們過往的學習經歷,不是勵志,更不是為了盲從。借由他們的理解和認知,我們應該重新審視這些基礎學科的意義和含金量。
也許你會問,學完這些專業怎么找工作?我沒法回答,因為我的確聽說過一個核物理專業出身的人,正在大廠里敲代碼。
我們的本意,也不是鼓勵或倡導大家報考這些專業。于我們而言,這些學科是認識現實世界,解決現實問題的重要工具,使用得當,猶如明燈閃亮。
01
物理為王
馬斯克本來是去沃頓商學院讀商科的,兩年的課程,他花一年時間修完,于是又修了物理。之后他去了斯坦福,在那里學習如何研制更先進的電容器,以便用于電動汽車。這是一個需要結合物理學和材料學的項目。
馬斯克讀物理的動機,核心就一點:搞清楚宇宙的本質,現實世界的本質,以及生命的意義。這應該是很多人畢生追問的命題,而物理學原理是認識世界本質最重要的工具。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很多事情都是靠直覺認識,判斷,物理學恰恰是反直覺的。這也是很多創業者癡迷“第一性原理”的原因,物理學可以將事物拆分到最基本的實質,尤其對了解新事物、探索未知領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就只接受物理定律,因為物理定律是不可改變的。他認為,“其他的一切都有討論的余地”。
馬斯克說,“理解那些反直覺的新事物,物流學提供了最理想的研究框架。”
但是在他看來,物理的美妙和神奇沒有通過課堂更好的傳遞,反而讓學生去背各種枯燥的公式。
比如,相比工具,問題更重要。如果想了解內燃機的工作原理,最好的方法是把它拆開,研究每個零部件,再重新組裝。螺絲刀、扳手就是會用到的工具,就知道這些工具的作用。“我們大腦的進化方式是記住跟我們相關的事物,所以一定要建立相關性。”
李錄在初中接觸到物理和幾何,就好像發現了新大陸。這位芒格的中國門徒,1997年就在美國創辦了喜馬拉雅基金。
他自述,“物理學和數學(幾何學)可以用簡明的公式和數學語言,將紛繁復雜的自然物質世界,解釋清楚了然,還能被反復證實、證否,而且有極強的預測能力。這給我帶來的震撼與欣喜,至今記憶猶新。”所以在填報志愿時,除了物理系,李錄一概不考慮。
物理學被認為是一門通識學科。2017年清華經管學院開設了兩門新課,一門是物理學簡史,一門是生命科學簡史。
愛因斯坦說過,大學教育的價值不在于記住很多事實,而是訓練大腦會思考。比如,學習提出正確的問題。
02
生物和生命科學
生物學是張一鳴的報考大學的目標專業,原因是“當時都說,生物學是21世紀的領頭羊學科”。高中時,他就參加了生物競賽,看過北大老師寫的一本關于生物學的書,為之著迷。可惜,他沒能如愿,被調劑到微電子專業,大二下學期又轉為軟件工程。
張一鳴是寫代碼出身的創業者,計算機知識自然是他日后構建商業世界的基石,但從創建、管理一個組織或系統的角度,生物學對他影響深遠,其他互聯網公司也深受啟發。
生物世界是豐富和多樣的,背后的規律卻簡潔優雅。這是張一鳴為之著迷的原因,“如果你設計系統和看到企業的經濟系統,就會發現,二者之間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字節跳動還是頭條的時候,公司組織架構就跟大部分互聯網公司不同,是按照一款APP不同階段的三個關鍵節點劃分的部門,而不是按事業部。既具備一個產品從0到1的生產能力,也具備APP的進化機制,跟生物進化規律有異曲同工之處。
雖然之后沒聽到太多關于他跟生物學的交集,不過在他卸任字節全球CEO之后,會把精力投入到跟生命科學相關的事情,比如腦疾病。
是的,生命科學也是備受矚目的一項基礎科學。不止張一鳴,更多人在關心這個命題。
黃崢在“退位宣言”中也預告,他要去研究食品科學和生命科學。相比張一鳴的“腦疾病”三個字,黃崢已經給出非常詳細具體的研究科目:
如果我們能夠比較透徹的了解不同的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在攝入人體后的變化和作用,進而通過植物蛋白來合成生產出肉的替代品,那這種新的素雞2.0是否有可能成為更健康、更綠色的穩定供給?
如果我們再進一步,深入到蛋白質結構及在人體內的性狀的研究,我們是否有可能沿著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的分子機器的道路,進一步研究出蛋白質機器人,可以進入到人的腦部血管進行疏通,避免中風?
只不過這些暫時沒有下文和后續,黃崢也沒有update他的研究進展。
實際上,脫離紙上談兵,對生命科學真正身先士卒的企業家是陳天橋。
在經歷事業的巔峰和退潮之后,他把積攢的金錢和剩余精力都投入腦科學研究,先期投入10億美元,建立一座腦科學學院。連續4年,他不停歇地約會腦科學家。
他在接受谷雨采訪時說,大腦是個黑盒子,“我們有input(輸入),我們不知道它做了什么,最后output(輸出)。如果能搞清楚,把黑盒子打開,我相信我們就能輸出美好的、幸福的東西。”
腦科學研究跟熱得發燙的AI密切相關。甚至當下神經科學受到重視,部分研究就是因AI而起。但是AI的進步遠沒有公司說得那么樂觀,我們對人腦的了解本身就非常有限。
曾任北大生命科學院院長的饒毅說,當人一旦知道是大腦而不是心臟最重要,很多人就感興趣了。實際上所有偉大的人都對神經系統感興趣。科技狂人馬斯克還夢想,給每個正常人頭腦植入芯片。
沈南鵬最近幾年也在惡補生命科學,不管是出于好奇心還是商業訴求,抑或二者都有。他也在頻繁地科學家交流。有次,對方在講非常復雜的基因技術,一度有20分鐘,沈南鵬沒聽懂對方在說什么,但還是能聊這個話題。拋開投資工作,他很好奇,人類今天走到哪一步了,生命科學可以影響哪些行業。
03
學科交叉和教科書
互聯網科技產業過去20年,在中國突飛猛進,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高校輸出了大量理工科背景的工程師。
信息科技企業能創造出被市場認可的產品或服務,工程師是重要基礎。而全球范圍內,優秀工程師的數量都非常有限,人才短缺限制了很多國家的科技發展。
沈南鵬認為,工程師紅利是過去20年中國勝出的差異點。
這是我們長期重視理工科的結果。不過硬幣都有兩面性。饒毅說,我們的一個不足之處在于,“理工男往往略輸文采。”很多工程師做到公司的某一個管理層,就會觸碰向上發展的天花板。
這個問題在硅谷也是存在的。“文藝呆”與“科技宅”的兩個稱呼背后,隱藏著人們對各種學科相對價值的比較、對未來工作價值等問題的爭論和困惑。結果不會令人驚訝,當然是需要二者的融合。
李錄去哥倫比亞讀書之后,興趣開始轉向人文、歷史、文學、社會科學、經濟學等領域。馬斯克喜歡歷史,他也建議工科學生,再學一點經濟或文學。
PayPal創始人彼得·蒂爾、后來創建了Founders Fund,他最大的心得是,在硅谷要具備寫作能力。這當然不是指要成為一位作家,而是不論做技術還是科學研究,如果能通過寫作很好的表達一件事,這無疑能獲得別人的關注和青睞。
現代社會需要多學科交叉的通才,尤其硬科技創新,最大的挑戰就是多學科人才的匱乏,AI+生物,物理與化學的合力。
頭條成爆款APP之后,張一鳴就被貼上“理性”甚至“機器人”的標簽,實際上他是典型的文藝呆與科技宅的復合體。他對基礎學科的認識和描述,直達本質。
比如他說,數學和語文都是描述事物的工具。
很多事情,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描述,沒法度量,就不能很好地解決。不論描述還是度量,就需要數學。語言也是一種運算,邏輯推理和分析問題,尤其分析法律問題的時候,是通過因果關系在分析,跟數學證明是非常類似的,只不過語言描述定量難度更高。語音即思維工具,語言不清晰則思維混亂。
有一段時間,張一鳴將我們日常司空見慣的詞語查字典,重新確定它們的基準含義,對比近義詞,對比中英文對應的詞。因為他覺得,“語文的『語』指語言,語言定義是用于溝通交流的一套符號系統及其規則。常用重要符號的準確意義自然重要”。
除了對語文、數學最深情的告白,他對教科書的理解也與常人不同。
在每個中國人的記憶里,教科書就是學校指定的幾本書,更多是為了完成考試而去閱讀,比起小說,不知道有多無趣枯燥。
張一鳴不以為然,他有一個觀點:教科書是人類知識最濃縮、最精煉、最提綱挈領、最有效率、最系統、最結構化、知識含量最大的書。教科書與傳記,比一個觀點和一種情懷啰嗦寫成的一本書,耐看許多。他們的創作都相當不容易。
頭條和抖音可不可以將這段話,定向推送給今年參加高考的1193萬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