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頂“生鮮電商第一股”光環的每日優鮮(MF.O)如今陷入內憂外患。
因2021年財報“難產”,5月19日每日優鮮收到納斯達克上市資格部門發出的警示函,此前曾公告預計2021年凈虧損超37億元。
反映在資本市場上,短短1年之內股價暴跌近99%,市值“蒸發”近2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74億元,青島國資更是由20億元虧到僅千萬,簡直是虧到姥姥家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近期每日優鮮還新增了1則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532.95萬元,這讓本就流動性承壓的每日優鮮“雪上加霜”。
反觀同處于前置倉賽道的叮咚買菜(DDL.N),雖每日優鮮捷足先登,但就營收、盈利、用戶規模、拓倉進展以及股價來看,叮咚買菜已實現趕超。
在疫情多點多鏈爆發的當下,生鮮電商本應再度迎來“風口”,然而每日優鮮卻陷入困局,“生鮮電商第一股”光環退去后,理性回首,前置倉模式是“死胡同”嗎?每日優鮮“敗”在哪里?還能堅持多久?如今面臨瀕臨退市還有逆轉希望嗎?本文將圍繞上述問題逐一展開。
01
“豪擲”的后遺癥顯現,“血流不止”
每日優鮮終究為“豪擲”而買單,在資本市場的失利與其連年巨虧密不可分。
據歷年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0年每日優鮮分別實現凈虧損22.32億元、29.09億元和16.49億元,加之2021年預虧的37億元,4年內虧損額約105億元。流血上市后盈利能力依舊惡化。
據公開資料顯示,每日優鮮上市前共經歷11輪融資,2021年IPO之際,以13美元/股計算,每日優鮮融資規模約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0億元),累計融資額約125億元。
再看每日優鮮的現金儲備,截至2021年9月末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余22億元,若按2021年的虧損速度繼續下去,每日優鮮扛不住1年,再加上高達32.23億元的流動負債,不難看出每日優鮮的現金流已經枯竭。
換言之,在過去四年的“豪擲”、“燒錢”中,每日優鮮將投資人的錢全部敗光了。在“風口”下非但沒有實現盈利,反而加速流血,致使虧損額不斷加大。
在這些虧損的投資人中,最慘的莫過于青島國資,彼時青島國資引導基金組成聯合投資主體,以5.27美元/股的優先股價格持有每日優鮮5499萬股F輪優先股,按優先股與美股ADS3:1的兌換比例計算,青島國資的20億元持股如今僅剩千萬,虧損超98%。本想效仿合肥投資蔚來站上風口,卻不曾想把自己玩進去了,虧得毛都不剩了。
曾靠著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上市緩了一口氣的每日優鮮,如今這條路卻越走越窄。
今年4月29日,每日優鮮公告顯示,無法在最終截止日2022年4月30日之前提交2021年年報。同時公告中還稱,“董事會的獨立審計委員會在專業顧問的協助下,正在對某些事項進行內部審查,包括公司與某些第三方企業之間的交易事項。在審計委員會完成審查且公司評估調查結果之前,公司將無法提交20-F表格”。
因2021年財報“難產”,5月19日每日優鮮收到納斯達克上市資格部門發出的警示函,表明公司不符合納斯達克上市規則。
事實上,每日優鮮在資本市場已玩不下去了,股價自今年4月20日開始跌破1美元/股,到5月31日為止已經有29個交易日,已來到摘牌退市的“生死線”。
縱觀每日優鮮整個資本市場表現,2021年6月25日發行價13美元/股,當日開盤破發,報收9.66美元/股,市值“蒸發”8億美元,此后便開啟暴跌模式,截至今年5月31日報收0.16美元/股,較最高價11美元/股已跌去近99%,市值也從首日的25.85億美元縮水至0.4億美元。
資料來源:富途牛牛。
另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每日優鮮新增1則標的金額532.95萬元的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法院為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案號“(2022)京0105執17202號”,立案時間2022年5月27日。
從財務數據上來看,每日優鮮可以說已陷入“死局”。
02
成也前置倉,敗也前置倉
有人不禁會問,每日優鮮到底“敗”在了哪里?是飽受質疑的前置倉模式,還是自身核心競爭力不足?
所謂生鮮電商,是指利用互聯網將生鮮品通過電商倉庫等傳統快遞方式配送,或是通過到店、到家、社區團購、周期購等模式到達消費者手中,目前主流模式包括O2O、前置倉、到店+到家、社區團購、周期購等。據中商情報網顯示,2021年中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達4658.1億元,同比增長27.92%。
基于前置倉儲存可將產品配送時間控制在一小時以內,能快速滿足生鮮消費高頻剛需與新鮮度要求高的特性,前置倉模式備受資本青睞。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前置倉模式市場規模同比大幅增長84.2%至337億元,預計2025年將增長至3068億元。
但前置倉模式的盈利能力飽受質疑,看上去很美,但卻是個“燒錢機器”。
據“財聯社”報道,零售行業分析師鮑躍忠認為,“低毛利高損耗的生鮮品類,支撐高成本強競爭的前置倉是一個悖論。前置倉模式看似門檻低,但獲客成本、履約成本高,企業想在短期內盈利很困難”。
另據“財經網”報道,高級戰略研究員江瀚表示,“每日優鮮的核心優勢來源于前置倉,這種模式有效解決了生鮮電商的‘最后一公里’難題,成為了眾多年輕消費者所追捧的對象。但前置倉設立需要大量房租、人員、管理、運營等成本,加上又是損耗極大的生鮮產品,結果導致每日優鮮的成本始終無法下降?!?/span>
據此前每日優鮮披露的招股說明書顯示,以倉庫租金、配送員工資為主的履約成本持續很高,是其運營費用的最大占比,2018年至2020年履約成本分別為12.39億元、18.33億元和15.77億元,分別占同期營收的34.9%、30.5%和25.7%。
事實上,不光每日優鮮處于虧損狀態,同樣采用前置倉模式的叮咚買菜也持續虧損。2019年至2021年,叮咚買菜分別實現虧損18.7億元、31.8億元和64.3億元。
據天風**研報顯示,“前置倉模式盈利難在于其毛利難以覆蓋履約費用。根據2021年單均口徑數據拆分,叮咚買菜單均毛利為9.9元(毛利率19%),單均履約費用為18.8元(履約費用率37%),UE層面單均虧損8.9元”。
同樣的運營模式,卻呈現不同的結果。
叮咚買菜的股價走勢與每日優鮮類似,上市之后便迎來大跌,但不同的是,截至5月31日叮咚買菜股價仍報收4.5美元/股,是每日優鮮的28倍之多。
資料來源:富途牛牛。
股價明顯偏高,也代表著叮咚買菜比每日優鮮更具有競爭優勢。
營收方面,2021年前三季度每日優鮮實現營收55.47億元,而叮咚買菜略勝一籌,達到61.89億元。
盈利方面,2021年前三季度每日優鮮毛利率10.66%,而叮咚買菜明顯偏高,達到18.23%。
活躍用戶數方面,2021年12月每日優鮮APP活躍用戶數571.7萬人,而叮咚買菜同樣明顯偏高,達到1345.0萬人,是每日優鮮的2倍之多。
拓倉進展方面,截至2021年9月末,每日優鮮在17個城市建有逾631個前置倉,而同期末叮咚買菜的前置倉共有1375個,同樣是每日優鮮的2倍之多。
正是由于叮咚買菜在營收、盈利、用戶規模和拓倉進展等方面均略勝一籌,使得叮咚買菜競爭優勢明顯,雖和每日優鮮同處于前置倉賽道,但投資者的態度卻截然不同。
03
嘗試多條腿走路
正如鮑姆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鮑躍忠表示的那樣,“生鮮電商模式還是在摸索當中,單純靠前置倉恐怕難以支撐未來的健康發展”,每日優鮮也開始注重盈利問題,戰略轉型進行中。
一方面,每日優鮮已經大幅放緩拓展前置倉的腳步。據了解,每日優鮮2019年底前置倉數量逾1500個,但截至2021年9月底不足650個,較兩年前腰斬。
另一方面,每日優鮮開始嘗試“(前置倉即時零售+智慧菜場)x零售云”的戰略,積極拓展智慧菜場和零售云等新業務,此前還推出每日一淘、每日優鮮一起拼等新項目。
據悉,自2020年下半年起,每日優鮮智慧菜場業務已啟動,此前已在青島、常熟、黃山、合肥、云浮、鷹潭、上饒等多個城市布局,將為當地多家菜市場及商戶提供數字化建設、私域運營、智能供應鏈等手段,助力傳統菜場業態轉型升級。
對此,每日優鮮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徐正在2021Q3業績發布會上表示,“智慧菜場業務是每日優鮮另一大主營戰略,主要定位于中國三四線中小城市主流用戶的主流消費渠道,通過業態升級、數字化賦能和私域運營的方式,為居民提供更好的消費購物體驗,并助力廣大商戶增收增利”。
但毋庸置疑的是,試新需要時間去檢驗,短時間想要“止血”甚至“盈利”不太可能。
零售行業分析師凌飛宇分析表示,“一方面需要提高單倉訂單量,一方面需要提升客單價,是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們的盈利之路?!?/span>
但要知道,客單價提升也意味著進一步客戶流失,如何尋找到兩者的平衡點是所有前置倉賽道的廠商共同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