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家與社區團購有什么關系?
近日,陸玖財經獨家發現,在北京地區,很多鏈家門店多了一種身份,美團優選的社區團購自提點。
多家鏈家門店店長告訴陸玖財經,這是公司層面的合作,具體事宜不太清楚,美團方面告訴陸玖財經,目前還不清楚是不是戰略性合作,因為僅僅在北京開展。
此外,陸玖財經發現除了鏈家之外,麥田和中原地產等多家房地產中介門店,都在陸續接入美團優選,看來遍布社區的房地產中介門店正在通過社區團購擴大自己的業務范圍,增強門店的客流量。
如今樓市不再高溫,社區團購也在退潮,兩個與社區打交道的行業,都在經歷“寒冬”。雙方抱團取暖背后,也是在試圖尋找新的服務方式,來觸動和蓄勢社區潛在的交易機會。
房產中介+社區團購,能為這兩個行業帶來多少溫度?
01
中介門店的雙重身份
盡管不買房,但是北京不少市民每天也都要去鏈家、麥田門店轉一圈。因為,現在這些房產中介門店,正在成為社區的“菜籃子”。
家住北京的郭先生發現,他在美團上團購的果蔬,都放在了就近的房產中介鏈家的門店里,每天下班后都要去鏈家取貨。
這并非個例,陸玖財經在北京西四環搜索發現,幾乎周邊的鏈家門店都成為了美團社區團購的提貨點,不少市民也驚訝發現,原來身邊有如此多的房產中介門店。
“房子不是大白菜,普通市民可能一輩子和這些中介門店都沒啥交集。”海淀區的陳先生告訴陸玖財經,鏈家做社區團購的提貨點是個好事。陳先生認為:“鏈家主要做買賣和租賃,社區團購主要是年輕人,如果真有需求,提貨時順道也就咨詢了。”
一名鏈家門店的負責人大偉(化名)告訴陸玖財經,目前其門店接入了美團的社區團購,每天的單量還都相當可觀。大偉還透露,美團與鏈家的合作并非單個門店的合作,而是兩家企業在公司層面的合作,他們只是負責執行。
房產中介麥田方面則表示,目前部分門店接入社區團購屬于自主行為,不過對雙方來說都是流量賦能的好事。
一名業內人士告訴陸玖財經,早在社區團購火熱時,橙心優選等平臺就瞄上了房產中介的線下門店,“這些門店幾乎都在最密集的居民區,比較有地理優勢。”不過,社區團購與房產中介的合作最后草草而終,原因就是這些門店并未像社區生鮮店等業態,配備了冰箱、冰柜等專業設施,貨品放在門店后折損率和客訴都比較高。
大偉也表示,根據他得到的信息,未來鏈家與美團加深合作,可能會給門店配備冰箱等硬件設施。
針對雙方合作事宜,陸玖財經咨詢了美團方。美團方表示,社區團購業務部門主力都在保障上海民生供應,尚不得知是為哪個層面的合作,“目前看只有北京地區,應該還未達到戰略合作層面。”不過美團方表示,雙方的合作比較合適,一方面具有生鮮供應鏈的優勢,一方面則具有龐大的線下門店優勢,也是共贏。
02
寒冬中的抱團取暖
“房產中介當起社區團購‘團長’,與其說雙贏,不如說是抱團取暖。”部分業內人士直言不諱。
此前在社區團購任職的趙女士認為,房產中介兼職當“團長”,并非新鮮事。社區團購火熱時,橙心優選等團購平臺都打過鏈家門店的主意,不過并未形成氣候。彼時,尚算火熱的房產中介生意,看不上這一單掙幾毛錢的小生意;而團購平臺正在燒錢爭奪流量,想當團長的人多了,也不在乎這些房產中介門店。
今夕不同往日,如今樓市不再高溫,社區團購也在退潮,兩個與社區居民打交道的行業,都在經歷“寒冬”。
盡管上海這一波兇猛的疫情,短暫地激活了社區團購業務,但不能認定這個行業就迎來了“春天”。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美團、拼多多旗下的社區團購,在疫情中的任務是民生保供和社會責任,而不是盈利。
“衍生的影響可能是培養購物習慣,這種習慣遠比燒錢補貼帶來的忠誠度高。”該業內人士認為,社區團購想要成功的關鍵因素是“時間”,即通過精耕社區影響力,培養消費者習慣。
而對于房產中介來說,降溫的樓市也讓中介生意不好做了。根據上市公司貝殼的最新財報數據顯示,貝殼找房2021年調整后凈盈利22.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57.2億元下滑近六成。去年10月,貝殼又傳出進行人員調整。內部人員透露優化主要是一線房產經紀人,合計優化總數超過3萬人。
地產人士戶先生認為,在疫情常態化下,房產中介如何活下去?在他的理解看來,就是“創新業務模式,拓寬社區服務能力,優化房源交易程序”。
戶先生回憶,房產中介此前的競爭更聚焦于傭金的“價格戰”,但當前傭金透明化的情況下,可談判的幅度越來越小,畢竟店面、人力等成本都擺在那兒。無法降傭,比拼社區滲透力成為各大中介的手段——不少房產中介門店出現了代收快遞、失物招領、二手物品交易業態,目的只有一個——通過深耕社區服務,贏得客戶信任。
可以說,社區團購和房產中介有著共同的服務群體,這種業務的互通性,讓他們有天然的結盟優勢,“寒冬”之時抱團取暖,也就不足為奇了。
03
未來能否真正共贏?
實際上,房產中介順勢社區團購的“團長”,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就在上海疫情期間,#上海數千名中介小哥幫送菜#新聞沖上熱搜。根據澎湃新聞報道,疫情期間,不少隔離在家的上海市民遇到了買菜送菜難的問題。由于對周邊商場、菜市場熟悉,門店離小區又近,數千名房產中介成為志愿者,自發組建社區公益群,幫隔離居民采買新鮮蔬菜并送到小區門口。
正如新聞中所言,房產中介送菜是因為對小區情況十分了解。根據業內統計,能在社區開3年的房產中介門店相當多,但如果只提供低頻的房產租售服務,可以說是資源浪費。
很早之前,鏈家就打出了社區服務的概念,核心本質是要轉化用戶對鏈家門店的認知局限。“社區業態都是人與人的熟人社交,門店、社區、人缺一不可。”戶先生認為,房產中介在低頻業務之余,開拓新的社區業務,是一種業態互補。有人將房產中介跨界比喻成小米生態鏈模式,即“你認可我的小米手機,是不是也可以試試我的電視或空調”。
對于社區團購和房產中介來說,兩者實現共贏,還需要解決幾個關鍵點。
第一,應考慮如何調動團長的積極性。一位關注社區團購的投資人表示:“社區團購的本質是如何為下沉市場的消費者提供便利,這是一種新的供需關系。”這種便利的、新的供需關系是靠團長的服務來維持的。但是,團長的不穩定性已經成為行業的頑疾。
隨著社區團購退潮,資本補貼基本消失,社區團購的商業邏輯從流量之爭回歸供應鏈之爭。對于房產中介兼職的“團長”來說,盡管是舉手之勞,但也需要合理的利益支撐,否則變不成一門長期生意。
第二,如何為房產中介門店提供硬件支持。畢竟,房產中介作為咨詢服務門店,大部分未配備貨架、冰箱等存放物資,如果有海鮮、凍品等產品,粗放的存放方式必然帶來客訴率高的問題。但對于平臺方來說,如何分攤這部分成本,是應該要考慮的問題。
第三,如何進一步優化上門服務等精細化管理。社區團購除了平臺之間競爭,社區團購與生鮮到家之間也有競爭關系。部分消費者看到生鮮到家優惠力度、價格與社區團購相當,通常都會拋棄需要自行提貨的社區團購,選則上門的生鮮到家服務。
打通“最后一米”,完成更精細化的規則制定,是團購平臺和房產中介應該提上日程。“比如,美團和鏈家跑通了這條路,其他的社區團購再來復制,可能前期投入的硬件為其他公司做了嫁衣。”戶先生說。
總的來說,慢下來的社區團購和房產中介深度融合,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是有益的,因為這兩份職業都需要持續積攢人脈,而并不能一蹴而就。相互的業務支撐,這些原本兼職“團長”,可能成為第一批穩定的“職業化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