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十四五”規劃在十九屆五中全會上通過,“三農”作為重要板塊被重點部署。
“十四五”規劃強調: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布局一:農業農村現代化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主要成就時說:農業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突破60%,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0%,全國家庭農場超過100萬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成為現代農業主旋律。
“十四五”期間,“農業現代化”建設上升至“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在四個方面進行詳細部署: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在現代農業領域砥礪前行的企業主,可以關注“十四五”規劃在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建設智慧農業;強化綠色導向、標準引領和質量安全監管,建設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
有專家評論員表示:從“農業現代化”到“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充分認識社會主義農村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作用過程的結果。只有堅持不懈地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才能逐步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布局二:農村改革,鄉村建設
“十四五”規劃指出: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
要完善鄉村水、電、路、氣、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基礎設施,提升農房建設質量;要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實施河湖水系綜合整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要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實現形式;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要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發展農業保險。
基礎建設領域的企業可抓住此機會在農村改革的大浪潮下有所作為。
用工方面,11月3日,發改委聯合中央農辦、農村農業部等多部門發布了《關于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的意見》。該意見印發實施后,不僅有利于拓寬農村就業渠道,解決就近就業難題;而且有利于補上“三農”短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布局三:縣域建設,創業增收
在“十四五”規劃中,“發展縣域經濟,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拓展農民增收空間”這一內容被著重提出。
縣域經濟的發展,將有效推動農村非農產業的發展,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門路和就業機會,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在農業農村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返鄉入鄉創業園建設 提升農村創業創新水平的意見》中提出,到2025年,在全國縣域建設1500個功能全、服務優、覆蓋面廣、承載力強、孵化率高的返鄉入鄉創業園,吸引300萬返鄉入鄉人員創業創新,帶動2000萬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當然,還需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以此來增強農業農村的發展活力。
布局四:人才培養,人才建設
“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推動鄉村人才振興”被寫入“十四五”規劃中。這不是一句簡單口號,而是一個重要的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對推進鄉村振興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中,“人才振興”位列其一。
針對鄉村人才建設,農業農村部、教育部決定聯合開展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院校推介工作,并于11月4日發布《關于推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的通知》,將調動全國涉農高校、涉農職業院校、農業科研院所進一步發揮優勢,創新人才培養形式,加快培養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鄉村人才隊伍。
《關于推進返鄉入鄉創業園建設提升農村創業創新水平的意見》中還提出,要強化財政扶持,對首次創業、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返鄉入鄉創業人員,可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
在剛剛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0年會,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人才是需要破解的三大瓶頸之一,要“吸引培育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盤活用好農村資源要素,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激發農業農村發展內在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