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一般在每年的6月1日至8月31日),作為每年電影市場除春節檔之外最為重要的上映檔期,一直承載著電影行業的厚望。由于處于暑假這個學生一年中休息最長的時間,原本其主要受眾群體為4-24歲的學生觀眾,現在也已擴大到了各個年齡層的觀眾。
往年的暑期檔,大片云集,電影市場能在這個時間段狠狠“收割”一波觀眾。而今年的暑期檔,似乎一直沒有等到那個“爆火”的契機,就已經悄然落幕了。2024年暑期檔總票房僅為116.4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06.3億元出現了顯著的下滑,降幅高達44%。這一數據不僅反映了市場整體的疲軟,也暴露出電影行業面臨的深刻問題。
熱檔因何“降溫”?
投融界研究院洞察行業現象發現,爆款影片的缺失是今年暑期檔遇冷的主要原因。
9月1日,貓眼研究院發布《2024暑期檔電影數據洞察報告》顯示,2024年暑期檔電影票房116.43億元。其中,《抓娃娃》以超32億元的票房成為今年暑期檔票房冠軍,第二名《默殺》,票房超13億元,第三名為進口片《異形:奪命艦》,票房超6億元。暑期檔總票房同比下滑44%,總觀影人次同比縮水近半。由于近年來影城數量逐年上漲,總放映場次小幅提升,但場均人次不及往年。
雖然今年暑期檔有26部影片票房過億元,但超過5億元票房的影片僅有3部,而超過20億元票房的現象級影片更是僅有《抓娃娃》一部。去年暑期檔,《孤注一擲》、《消失的她》分別以檔期票房35.26億元、35.23億元位列暑期檔冠亞軍,《封神第一部》以24.81億票房排名第三。而且去年前五名影片票房均破15億元大關。
與去年多部影片多頭帶動的盛況相比,今年暑期檔的頭部影片明顯不足,無法形成有效的市場合力,導致整體票房表現不佳。
其次,優質內容的匱乏也是影響市場熱度的重要因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優質內容始終是吸引觀眾的核心競爭力。然而,今年暑期檔上映的影片雖然類型多樣,涵蓋了喜劇、懸疑、劇情、犯罪、科幻、動畫等多個領域,但真正能夠觸動人心、引發共鳴的佳作卻寥寥無幾。觀眾在面對眾多選擇時,往往因為缺乏足夠的吸引力而望而卻步,進而導致票房流失。
此外,發行放映機制的僵化、電影票價格居高不下以及短視頻等新型娛樂方式的沖擊,也加劇了暑期檔市場的冷清。據西南某省會城市影城經理反映,當前電影票價格普遍較高,基本票價在38元-45元之間,加上線上平臺銷售帶來的手續費等額外成本,使得觀眾在購票時更加謹慎。同時,短視頻等新型娛樂方式的興起,也為觀眾提供了更為便捷、多樣化的娛樂選擇,進一步分流了電影市場的觀眾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暑期檔還呈現出票房頭部化、地域化趨勢顯著的特點。檔期內冠軍影片《抓娃娃》票房占總票房近三成,票房集中度加劇。而相比往年,進口片熱度也有所回升,但整體上仍未能改變國產影片在暑期檔的主導地位。此外,新用戶購票占比下滑明顯,但新用戶畫像較大盤購票用戶更年輕,這意味著未來電影市場需要更加注重年輕觀眾的需求和喜好,創作出更多符合其口味的優質內容。
電影行業“路在何方”?
面對如此嚴峻的市場形勢,電影行業也在積極尋求出路。在第七屆“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上,國家電影局常務副局長毛羽就提出了產業變革的重要性,并呼吁營造更加開放、公平、法治化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資本參與電影強國建設。他強調,電影市場需要產業變革,讓資本與電影更親近,從而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投融界研究院認為,電影市場的改革勢在必行。未來,電影行業應更加注重內容創新和質量提升,通過打造更多優質影片來吸引觀眾走進影院。同時,還需要優化發行放映機制、降低電影票價格、提升觀眾觀影體驗等多方面努力,共同推動電影市場的繁榮發展。只有這樣,才能讓中國電影在全球市場中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為觀眾提供更精彩的影視作品和更豐富的文化養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