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流行自助燒烤了?
隨便走進一家掛著地攤燒烤招牌的門店就會發現,就餐區已基本看不到服務員,反而都是顧客忙碌的身影,拿串、結賬、拿酒水、拿調料、自己烤串……
近一年,地攤燒烤店熱度持續走高,這些門店拋棄了傳統燒烤后廚出餐的模式,主打一個“沒有服務,全程自助”。
新奇的吃法也吸引了大批消費者,目前,上海、杭州、蘇州、無錫、合肥、武漢、廣州、深圳、福州、廈門……多個城市都冒出了一批地攤燒烤店。其中,不乏一些小有知名度的網紅品牌。
一批地攤燒烤店爆火,
等位1小時以上是常態
要說地攤燒烤領域里關注度最高的品牌,為青春地攤燒烤(簡稱“為青春”)一定是其中之一。為青春首店于2022年底在杭州蕭山區開業,很快該店就成為了杭州的知名網紅打卡店。
去年7月,為青春進駐上海。為青春官方視頻號稱,為青春上海首店開業一年多,都在持續排隊。
紅餐網在大眾點評搜索該店鋪發現,“需要等位”是評論區的高頻詞,不少消費者反饋,晚上12點還需要排隊,等位時間1小時以上是常態。
大眾點評顯示,目前為青春在上海已經有6家門店,分別占據各區域熱門榜、打卡人氣榜第一。而為青春的39.9代50元的代金券半年已售出30萬+。
為青春在上海的高人氣,也帶動了地攤燒烤在上海的走紅。上海嘉定區一地攤燒烤店老板告訴紅餐網,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上海的地攤燒烤店越來越多了。以嘉定區為例,高德地圖顯示,該區目前有近10家地攤燒烤店,其中一半是今年剛開業的門店。“上海現在有很多這樣的店,排隊的門店也有很多。”
紅餐網也注意到,上海已經出現了一些2-3家店的小連鎖品牌,比如小家庭地攤燒烤、小爐炙地攤燒烤等。
走紅長三角后,地攤燒烤也開始不斷往外擴張。
今年以來,為青春已相繼在深圳、汕頭、唐山、常州等城市開出首店。據大眾點評顯示,目前為青春有近20家門店。
而在廣州、福州、廈門、武漢等地也出現了一批地攤燒烤店,且不少店鋪在大眾點評上被標注為“新店”。
8月初,95后美食博主夏歡(化名),特意打卡了汕頭新開的地攤燒烤店。下午5點半取號排隊時,前面已經有90多桌了。“新店開業真的超多人,我們等了2個小時才吃上。”
深圳白領露露(化名)也告訴紅餐網,近幾個月,深圳多了不少地攤燒烤店。上周末她和朋友去學校附近的店,還沒開始營業就已經在排隊了。“5點開始營業,我們4點50多到就需要排隊了,6點才進店。”
注意到地攤燒烤的火爆,一些傳統燒烤店也開始轉型了。
在杭州,大眾點評收錄9年的“丁丁小串·地攤小爐子燒烤”,此前是傳統點單、后廚烤制的模式,但從去年起就調整成了如今的地攤燒烤。
整體來看,盡管不停有冒出新品牌,但像為青春這樣有近20家門店規模的地攤燒烤微乎其微,絕大部分地攤燒烤品牌的門店數都還沒有超過5家。比如成都的呂小伙地攤小爐子燒烤、西寧的致青春地攤燒烤等。
人均50元起步,
全程自助,就像逛超市一樣
事實上,地攤燒烤與東北燒烤有異曲同工之處。傳統的東北燒烤主打吃地攤,喝點小酒,幾個好友圍著小爐邊烤邊吃,自在又愜意。
而地攤燒烤為了還原街頭吃地攤的感覺,往往也會走工業簡約風,店內沒什么裝修。店內的用品大多統一為鐵制品,比如燒烤用的鋼鐵簽子、鋼鐵烤爐、鋼鐵烤盤,以及鋼鐵抽風管道的設計,甚至桌椅也是鋼鐵制的。鐵皮桌、小馬扎,加上刻意做舊的墻面,有點街頭擼串的感覺。
在此基礎上,這批地攤燒烤店又使出了一些新的玩法,他們最吸引人的就是:門店使用倉儲式陳列;食材現切現串,多樣而平價;一爐一桌,由顧客自己烤制。
走進地攤燒烤店你就會發現,店內的動線設計像是倉儲工廠,天花板上掛著指引牌,顯示“入口”“選串區”“酒水區”等。中間是開放式貨柜,按“回”字形或是“一”字形陳列,擺著各類燒烤菜品。食材貨架周邊就是排列緊湊的餐桌。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地攤燒烤店在“回”字形食材柜中間設了開放式廚房,幾個店員坐在中間現切各種肉類,現場穿串,360°無死角展現食材新鮮。有門店還打出當天備貨、不賣隔夜食材、鮮串現烤的承諾。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一些門店為了強化“不賣隔夜肉”的形象,還會推出“越晚折扣越高”的優惠券。比如為青春晚上10點以后,可以用6.8折券。上海的東哥小爐子地攤燒烤,晚上10點后可以用5.8折券。
食材方面,地攤燒烤店中,肉類食材種類會更多,包括牛肉、羊肉、豬肉、雞肉、海鮮等。此外也會搭配一些涼菜和小吃,比如拍黃瓜、無骨鳳爪、小龍蝦杯面、冷面等。
紅餐網對比各大地攤燒烤店菜單發現,五花肉、牛里脊、牛油等葷菜的價格大多在10-13元4串,素菜一串在1元左右,算下來人均消費多為50-90元。
在吃法上,這些地攤燒烤店也有一套統一的標準化流程。顧客進店后先找好桌位,然后在自選區用購物籃選串。從燒烤食材、到燒烤器具、再到酒水、甜品等,每份產品上都有標簽,挑好后給店員掃碼計算價格。結賬后入座,自己擼起袖子開烤,邊烤邊吃。
全程只有結賬和上炭爐會有服務員幫忙,其他全都自助。露露評價道,整個流程和逛超市一樣。
為了幫助顧客熟練烤串,地攤燒烤店也是用盡心思。
紅餐網注意到,大部分地攤燒烤店的每款食材都在簽子下方貼上了標簽,標注該食材相應的烤制時長和方法。比如十三燒地攤燒烤的黑椒牛肋條會標注:先刷油,烤制外皮變色撒鹽,再烤制金黃撒孜然辣椒,建議烤制3分鐘。
此外,地攤燒烤店還會在墻面、餐桌、桌布等位置,張貼上烤制方法。顧客只需要根據這些標明的方法一步一步來,幾分鐘就能吃上烤串。
總體看來,地攤燒烤店有一個很明顯的優勢就是:省去了傳統燒烤店人工成本最高的工種——燒烤師傅。
一如視頻號“小熏總愛吃”的主理人(自詡“為青春地攤燒烤聯合創始人”)在一則視頻中講到:“地攤燒烤模式的一大優勢就是做到了去廚師化。從技術和人力成本上,解決了燒烤連鎖的難題。”
營業時間短、翻臺慢,
要“長紅”還有難題
近兩年,餐飲消費的風向已發生變化,體驗感、價值感、性價比已成為消費者愈加看重的消費因素。地攤燒烤的一系列玩法,無疑都滿足了這些要素,這也是其能走紅的根本要素。
但即使有這么多優點,地攤燒烤仍不可避免要面臨一些難題。
首當其沖的就是消費體驗。在深圳上學的00后嗡嗡(化名)和朋友一起去了地攤燒烤店,一行2個人花了130元,她們的評價是:“氛圍好、很便宜,但是很麻煩”。
如其所說,除了氛圍好,其他很多方面還要調整。比如,調味品只有3種,有些腌過的烤串不入味,座位太擠、桌子矮小坐著不舒服……
體驗下來,嗡嗡覺得自己以后還是會選擇傳統燒烤店。理由也很簡單,不用自己烤。“地攤燒烤的燒烤爐太小了,位置也很擠,烤的時候撒粉還要拿出來撒,躡手躡腳的,很不方便。”
和嗡嗡感同身受的消費者有不少。紅餐網查閱了10多家地攤燒烤店的店鋪評論,其中,有不少差評:
“2個人只要90塊錢,但真的不太會回購,串離炭火太近了,得一直盯著翻面,喝個小酒本應該是很愜意的事情。”
“桌子是比較小且矮的,不是很舒服,送上來的炭火是燒得正旺的,所以非常容易就烤焦了。”
“因為是自助燒烤,所以有時候找不到服務員幫忙,叫人服務也比較麻煩。”
“這個爐子太小了,擺不了多少串就滿了,而且也不能自己轉,烤著烤著就累了。”
“排了2小時進店,很多肉串都沒了,員工串的肉也沒及時補上。”
……
整體來看,地攤燒烤被詬病最多的問題體現在自烤麻煩、服務欠缺等方面。
另外,從商家自身角度來看,地攤燒烤的現切現串、自助烤制,也有一些隱患,比如:高峰期食材供應不上、翻臺率低。
不少消費者反饋,自己排隊1小時,進去后發現很多肉已經被拿完了,現串食材又比較慢,導致“無串可拿”。
消費者不是燒烤師傅,自己烤味道能不能好吃不說,但速度多半會比較慢。夏歡等人都表示,邊吃邊烤最少要花2小時。
2小時才能一桌,可想而知,門店的翻臺率必然會受到拖累。且地攤燒烤店的營業時間多是下午5點到凌晨2點或3點。營業時間短、翻臺慢,對門店的營收也會帶來一定影響。
對于連鎖品牌而言,品牌力打造也是困境之一。紅餐網注意到,為青春走紅以后,各地出現了一批從名字到模型都非常相似的品牌,諸如友青春地攤燒烤、致青春地攤燒烤、遇青春·自助地攤燒烤、要青春地攤燒烤、正青春地攤小爐子燒烤……讓人眼花繚亂。
當然,打造品牌力可能已經是后話了。眼下,能不能做不好店內運營管理,和供應保障,能活多久,對于更多還是單店規模的地攤燒烤店而言,可能還存在很多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