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都市圈再添新成員。
10月27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鄭州都市圈新聞發布會表示,《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已正式獲國家發展改革委復函,成為全國第10個獲得復函的都市圈規劃。
這意味著鄭州在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之后,在發展競爭上又獲得了一張新的“國家牌”。
2019年,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培育發展一批現代化都市圈,形成區域競爭新優勢。
此后,中國城市陸續進入都市圈時代。
2021年2月,南京都市圈獲批,成為首個國家級都市圈。之后,福州、成都、長株潭、西安、重慶、武漢、杭州、沈陽8個都市圈陸續獲批。如今,鄭州獲得第十席位,成為繼長株潭、武漢都市圈后,中部第三個國家級都市圈。
從“后備”力量到正式成員,鄭州都市圈獲批到底有哪些現實意義?
鄭州都市圈的“前世今生”
都市圈是城市化發展到高級階段的產物。從“鄭州大都市區”到“鄭州都市圈”,鄭州都市圈建設在近年來加速成型。
2016年,國家批復的《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國家中心城市鄭州要與開封、許昌、新鄉、焦作深度融合發展,建立鄭州大都市區,并進一步深化與洛陽、平頂山、漯河、濟源等城市聯動發展。
此時,雖然鄭州已經開始與周邊城市融合發展,但是鄭州都市圈的概念還未正式提出。
2019年,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培育發展一批現代化都市圈,形成區域競爭新優勢。
在這樣的背景下,鄭州都市圈應運而生。
同年,河南發布《鄭州大都市區空間規劃(2018—2035年)》,首次確定了鄭州都市圈的范圍,涵蓋鄭州全域和開封、新鄉、焦作、許昌4市中心城區以及鞏義市、尉氏縣、新鄉縣、原陽縣、武陟縣、長葛市、平原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鄭州都市圈“1+4”格局形成。
2021年12月,鄭州都市圈再次擴容,洛陽、平頂山、漯河和濟源四座城市也被納入鄭州都市圈,當時的鄭州都市圈由原來的“1+4”擴大為“1+8”。
擴容后的鄭州都市圈,覆蓋面積從1.59萬平方公里擴大到5.88萬平方公里,以47.01%的人口,創造了全省59.24%的生產總值,一躍成為中部第一大都市圈。
然而,都市圈從來都不是越大越好。
關于都市圈,2019年出臺的《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規定: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在這樣的標準下,鄭州都市圈“1+8”的體型難免有些過于龐大。
如今,《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正式獲國家發展改革委復函,雖然鄭州都市圈具體囊括了哪些城市,規模體量如何,目前尚未公布,但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葉堂林看來,都市圈的范圍不宜過大。
“一般國外都市圈的面積大約是3萬平方公里,基本沒有超過5萬的。雖然我國人口較多,但是都市圈的范圍也不能無限擴大,都市圈畢竟是單個城市和周邊的關系。”葉堂林說。
都市圈獲批意味著什么?
既是國家中心城市,還是中原地區的交通樞紐和經濟中心,鄭州一直以來都在積極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那么獲批后的鄭州都市圈能為圈內城市以及河南帶來哪些積極意義?
在葉堂林看來,建設都市圈首先可以促進交通的建設,推動城市之間互聯互通。“都市圈形成的重要特征是城市間有密切的人員往來,就像首都都市圈中北京與周邊縣市的關系一樣。”
公路設施互聯互通對經濟增長同樣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鄭州與周邊城市加強交通連接后,很多產業可以從鄭州市中心遷出,放到郊區或周邊縣市生產。這樣的話,可以使整個都市圈各個部分的分工定位更加準確合理,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然而,另一種觀點是,在城市群發展中,大城市會虹吸周邊中小城市的資源,剝奪其發展機會。
那么鄭州都市圈是否會出現“中心強,四周弱”的情況呢?
在葉堂林看來,虹吸效應的顯現是有階段性的。“都市圈形成的初步階段,中心城市會吸引周邊中小城市的資源不斷集聚,但是在一定階段后,中心城市將會對周邊城市產生輻射效應,最終形成各個城市之間功能互補,互相促進的格局。”
除了推動周邊城市發展,鄭州都市圈獲批對河南乃至整個中部崛起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中原要出彩,鄭州首先要出重彩;河南要崛起,鄭州必須成高峰。”
在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看來,鄭州都市圈獲批對河南意義重大。“鄭州都市圈獲批對河南的發展釋放了積極信號。規劃將為河南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促進河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不僅如此,葉堂林表示,鄭州都市圈的獲批對中部城市群,以及整個中部崛起也有著重要意義。
“鄭州是國家中心城市,也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鄭州的發展首先會帶動周邊城市和河南的發展,然后進一步推動中部地區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