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TikTok電商,當下正處于關鍵“轉型期”。
最近的一項新消息則稱,TikTok美國站將在今年8月底關閉“半閉環(huán)小黃車”,這意味著從TikTok向自有獨立站等外部鏈接“導流”的時代,即將宣告結束。
在美國這一全球社交媒體平臺用戶體量最大的市場,TikTok活躍用戶已達1.5億人。這意味著,在TikTok北美平臺做電商,有著天然的流量優(yōu)勢和對賣家的吸引力。
但事實上,TikTokShop在北美的電商之路很難談得上“順暢”,電商試水期和滲透期極其復雜且漫長。
目前的北美TikTokShop,有著繁復的內在生態(tài):在最近的業(yè)務“變陣”之前,北美TikTokShop生態(tài)中能看到半閉環(huán)小黃車、本土小店和英美融合車等多種形態(tài),但這都是其過渡期的“未完成態(tài)”。
當用戶使用TikTok的半閉環(huán)小黃車購物,能跳轉shopify再連接賣家的獨立站,這種跳轉第三方平臺進行電商購物的動作,只靠TikTok來完成購買活動的前半段,被稱為“半閉環(huán)”模式。
而想要注冊本土小店,則需要擁有美國企業(yè)身份。雖然有一部分“中資美企”,也就是中國老板在美國建立企業(yè)注冊的小店,但這并非主流——美國本土小店依然主要面向擁有美國資質的商家,其中對中國跨境電商,只開出了一條小門縫。
而隨著“半閉環(huán)小黃車”的關閉,在北美市場布局電商業(yè)務的賣家們,幾乎都意識到了格局轉變下的未來趨勢。
關上向外的流量出口后,北美TikTokShop為“自營”“全托管”模式鋪平道路,甚至跨境小店模式的開展都未來可期。
北美的電商競爭格局究竟如何,TikTok社交電商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又面臨著哪些時代難點和行業(yè)巨頭競爭?大批賣家為何一邊期待跨境電商在TikTok落地,一邊又保持謹慎投入?在北美TikTokShop的加速變陣中,跨境電商賣家又該如何轉型以適應諸多變化的發(fā)生?
早有市場聲音認為,TikTok在美國全面推進電商的時機已經成熟。
但事實是,北美TikTokShop漫長的過渡期、復雜的“試水態(tài)”、極高的運營門檻,都在消耗著北美電商玩家們的耐心。
從2021年開始,TikTok就有意試水,跳轉shopify對接電商功能。這一方面允許商家在TikTok上投放廣告、展示商品,另一方面將消費者直接引流到商家獨立站完成購買動作。
在此基礎上,去年11月TikTok美國小店開通了線上內測版,給諸多等待中的商家打了一針“強心劑”。雖然“線上內測版”打開了一個口子,但TikTok似乎并不急于全面鋪開電商之路,此后商家們面臨的類似“夾生飯”的情況,才真正“磨人”。
“線上內測版”上線之后,商家們期待著全面開放注冊的到來,但隨著注冊遲遲不予開通,大量商家在等待中陷入焦慮。
“我們幾乎是第一批試圖在TikTok上開店搭建直播間的商戶。”北美電商賣家李山告訴霞光社。今年年初,由于市場上長期流傳著TikTok美國本土店即將開放注冊的消息,許多商家開始籌備做北美TikTok電商。“當時投入也挺多,然后大家就等的很絕望,因為已經墊了太多的錢進去。”
這期間哪怕想要獲得一個內測版的入駐店鋪,對大多數中小賣家來說也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不僅需要TikTok官方給到的邀請碼名額,還需要賣家打通在美國市場的付款、發(fā)貨、物流等流程。大多數商家只是在做前期準備和等待,期待試水期結束后不需要邀請碼就可以注冊美國小店。
等到TikTok真正開放美國本土店注冊,已經是兩年多以后的今年4月,中間還橫跨了今年3月TikTok在美國國會的“聽證會風波”。而歷經了一系列政策波動,監(jiān)管合規(guī)環(huán)境愈加復雜情況下,TikTok美國小店的資格審核也并未放松。
這讓許多原本滿懷期待的商家,開始轉變對TikTok美國小店的態(tài)度。“未來的穩(wěn)定程度難以預估,所以不敢投入過大。”李山告訴霞光社,很多賣家也都抱持著相似的謹慎觀點。
雖然局勢仍處于當地監(jiān)管體系的壓力之下,但TikTok美國小店的“逆風開盤”,依然給了不少北美電商賣家信心。
在被稱為“紅利期”的開放頭幾個月,就有不少賣家嘗到了北美TikTokShop的甜頭:“雖然單量還未達預期,但終于看到了流量紅利,一個月出貨幾萬美金。”“在北美做TikTok直播,一場能收400單。”
但更多的,是大批尚未“下水”的“臨淵羨魚者”們。在這一群體內部,聽到最多的就是對北美TikTokShop“門檻太高”的吐槽。
“許多做跨境的朋友都有心在北美開通小店,但本土公司+本土貨盤,這個門檻就太高了。”在東南亞經營莫桑鉆線上生意的Cindy告訴霞光社,想要在北美開通TikTok小店,除了美國本土的郵箱、公司資質、手機號碼,還需要保證能在美國本土發(fā)貨,并且擁有美國本地的駕照或護照。
雖然市面上流傳著一些類似于“買號”“買店”之類的“北美開店捷徑”,但Cindy并不敢嘗試。
“我聽說如果在境外注冊美國小店,換完電話號碼之后,48小時之內不能使用國內的通訊。”類似的“注冊小技巧”不一而足,但Cindy已經聽說了不少尋求捷徑在北美注冊小店后,不久就遭封禁的故事。
因而,在北美開通TikTok小店,如果沒有足夠的“美式基因”支撐,對于跨境賣家來說仍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
對于“資質一般”的跨境電商賣家來說,還是使用跳轉第三方的“半閉環(huán)”小黃車會更容易一些。
雖然“半閉環(huán)”也有一些既定門檻。例如粉絲量要超過5000,需要連續(xù)30天達到要求的GMV指標等;而跳轉第三方平臺后,后續(xù)的一系列物流發(fā)貨售后環(huán)節(jié)也不由TikTok負責。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過渡期的“半閉環(huán)”也給更多獨立站商家提供了從TikTok平臺引流的機會,真正有效利用了從TikTok內容創(chuàng)作上獲得的可觀流量。
雖然早期“半閉環(huán)”給導流獨立站、亞馬遜的商家提供了機會。但對于許多熟悉北美TikTokShop的從業(yè)者來說,“半閉環(huán)”宣告終結幾乎是一種必然。
“其實和國內抖音的路子也有點相似,可以對照來看。”李山說。
抖音最開始參與電商直播時,也一度允許第三方平臺來源商品于直播間匹配,隨著時間推移,合規(guī)性和自營性才越來越強。
TikTok作為綜合性平臺,不會長期允許導流到第三方平臺的現象存在,而商品交易全部在平臺內達成的“全閉環(huán)”,才真正符合平臺方的利益最大化。
根據目前市場消息以及TikTok內部人員的確認來看,TikTok美國的“半閉環(huán)”購物車,將在今年8月末9月初宣告結束(也有消息稱將于9月12日下線)。
加速關閉“半閉環(huán)”的原因之一,是留給北美TikTokShop的時間不多了。
除了在北美電商圈占據主流位置的亞馬遜和獨立站,有著出海基因的SHEIN、Temu在入局北美后迅速擴張。
“SHEIN就不用說了,現在隨便刷網頁也總能看到Temu的廣告,簡直無孔不入。”“Temu的模式,簡單說和京東自營差不多,國內供貨給平臺,平臺做前端賣貨,但需要有供應鏈和資金的優(yōu)勢。”經營北美海外倉的阿杰告訴霞光社。
面對這種局面,本身就擁有美國1.5億活躍用戶流量優(yōu)勢的TikTok,更不可能把北美電商的蛋糕拱手讓人,也不會放棄國內供應鏈端的優(yōu)勢。而改變的關鍵,就是推進小店的“全閉環(huán)”,推動“全托管模式”和自營電商業(yè)務的展開。
今年5月末,TikTokShop已開放沙特和英國市場跨境電商全托管模式的招商,預計將在更多市場陸續(xù)上線。這也被認為是對不久后在美國市場推出這一模式的實驗。
根據海外科技媒體SEMAFOR的消息,TikTok將在美國推出自營電商業(yè)務,從之前的第三方電商服務轉向平臺自營。另據外媒報道,原TikTok電商總經理SandieHawkins即將離職,接任者為前亞馬遜高管NicolasLeBourgeois,和前Meta負責電商業(yè)務的高管MarniLevine。這被視為TikTok加碼投入北美電商業(yè)務,尋求本土資源及物流支持的信號。
除此之外,根據彭博社報道,一個名為“ProjectS”的項目在TikTok內部被寄予厚望,而該項目與TikTok自營電商商城有關。且同樣自今年5月開始,就有消息稱TikTok正在北美挖人,包括原SHEIN供應鏈員工等均在被挖行列。
轉身、變陣、換帥、挖人......TikTok北美流量變現將進入閉環(huán)電商新階段。
“目前北美TikTokShop的流量風口,還是在美妝、美發(fā)、莫桑鉆,以及女士內衣、小家居等等適合做內容的小件商品上。”Cindy告訴霞光社。
他所認知的圈子里走貨量最大的電商平臺依然是亞馬遜。除此之外,不同于國內和東南亞,在北美市場,獨立站是最為大眾所接受的電商形式。其他平臺雖已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大多仍屬發(fā)展早期,體量較為有限。
“獨立站成交額遠高于平臺。”一位跨境電商平臺內部人士透露,“TikTok平臺轉化率還很低,東南亞轉化率好一點,平均有2%-3%,但美國只到千分之幾。”
另一位出海頭部MCN從業(yè)者也認為,目前美國整體的電商態(tài)勢“還是獨立站更好,品牌商家基本都有獨立站”,由于“TikTok目前似乎還沒起來”,所以諸多賣家還是會把重心放在獨立站甚至亞馬遜。
但突然間關閉“半閉環(huán)”對商家來說并非利好,尤其對于流量來源渠道單一,過于依靠TikTok引流的獨立站來說,影響可能是致命的。
必須承認的是,TikTok無論是在北美搞“全閉環(huán)”小店,還是自營電商,最終最大敵手并非是SHEIN、Temu等新興平臺,而是占據市場多年的“巨頭”亞馬遜。
首先在電商消費習慣方面,多年以來北美用戶早已習慣了亞馬遜平臺上的“快速網購”,TikTok雖然在北美有著巨大流量優(yōu)勢,但其平臺上冗長耗時的“興趣電商”在當地用戶中尚未形成主流。
另外,美國本土的物流、倉儲、運輸、退貨等,也是一個能直接影響到用戶服務體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亞馬遜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物流和配送時效,一個平臺主要的優(yōu)勢正是來自于它的服務、時效等方方面面。”經營北美海外倉的阿杰告訴霞光社,“亞馬遜有先天優(yōu)勢,首先起步早倉庫地皮便宜,其他平臺再來建倉庫,要么買要么租,總歸成本上沒有優(yōu)勢。”
當然,亞馬遜的物流也存在弊端。“亞馬遜的倉儲其實是分階段收費,比如說你放了很久的貨依然賣不動,倉儲費就會特別高。”由此產生了亞馬遜賣家的一系列進出倉、換標等操作,讓許多賣家苦惱不已。
與此同時,根據界面新聞消息稱,TikTok正在與美國本土倉儲建立聯(lián)系,并且已經和不少外部物流公司簽訂協(xié)議。這種外包物流的模式,與亞馬遜的自有物流倉儲網絡相比,明顯搭建更為快速,平臺成本壓力也更小,有利于快速推進全閉環(huán)模式。但這樣一來,未來在物流配送環(huán)節(jié)的追蹤或許又將成為問題。
北美市場的電商生態(tài)雖然與中國市場差異極大,但不可否認其仍是全球最廣闊且成熟的電商市場。對TikTok電商來說,除了靠內容引流、布局海外物流倉儲,盡可能規(guī)避風險之外,在激烈競爭中用好中國供應鏈優(yōu)勢,引入大量跨境電商賣家,把流量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銷量,才能在被亞馬遜和獨立站長期占領的市場闖出一片天地。
而TikTok想要從社交內容平臺真正轉變?yōu)椤皟妊h(huán)”的電商平臺,依然有很遠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