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28個月,CPI再現負增長。
8月9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0.3%,環比上漲0.2%;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4.4%,環比下降0.2%。
值得關注的是,CPI同比下降0.3%,為2021年3月以來首次負增長。市場再現關于通縮的擔憂。
△圖源:國家統計局
“總體看,CPI同比回落是階段性的。”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在分析中表示,下階段,隨著我國經濟恢復向好,市場需求穩步擴大,供求關系持續改善,加之上年同期高基數影響逐步消除,CPI有望逐步回升。
CPI、PPI雙雙負增長,是否意味著我們需要擔心通縮會出現?對于普通人來說又會有怎么樣的影響?對此,時代周報記者采訪了多名經濟學家。
時代周報:7月份CPI同比下降0.3%。其中,食品價格下降1.7%,非食品價格持平;消費品價格下降1.3%,服務價格上漲1.2%。環比來看,CPI上漲0.2%。你如何評價7月的CPI數據?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7月CPI是略高于市場預期的。其中,7月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明顯回升,環比大漲0.5%,創2017年9月以來的非春節時期最大環比漲幅;同比上漲0.8%,較上月明顯加快0.4個百分點。從結構看,服務需求回暖,耐用消費品跌幅收窄是主要原因。
整體來看,7月CPI呈現“環比強,同比弱”的特征。環比強,在于能源價格反彈及核心環比回暖,同比弱,主要是去年基數大漲所致。
從結構看,“食品弱、服務強”是主要特征。其中,食品弱于季節性,與厄爾尼諾現象的反常天氣表現、豬肉弱周期以及我國加大農產品進口量等供應增加因素有關,服務強則反映了暑期居民文化娛樂及旅游的相關需求反彈。
CPI略好于預期,特別是核心CPI反彈,其實反映了當前內需正在企穩回升。
時代周報:盡管核心CPI回升明顯,但從數值來看,當前CPI還是處于負區間。疊加近期促消費、鼓勵民營經濟等文件頻發的背景,CPI后續會呈現怎么樣的走勢?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7月CPI將是年內最低點,后續能源價格回升和豬價企穩,都將推動CPI同比增速回升。但8月和9月CPI同比負增長的概率仍然較大,主要是因為去年三季度食品價格基數較高,將對今年三季度CPI同比構成一定壓制。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7月CPI同比下降0.3%,盡管落入負區間,但整體物價形勢并不悲觀,后續CPI增速回升是大概率事件,本輪物價走勢底部已基本可以確認。核心通脹有望逐步回暖。
今年以來,我國核心通脹持續處在歷史低位,反映內需偏弱。但隨著近期一系列逆周期“政策組合拳”的推出,包括支持民營經濟發展31條、穩就業升至戰略高度、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活躍資本市場等,并逐步發揮“針對性、組合性、協同性”效果,我國內需回升或促進核心通脹逐步實現歷史均值回歸。
時代周報:截至7月份,PPI同比已經連續10個月負增長,是否已經見底?何時能夠回升?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7月份PPI同比中,翹尾因素較6月份提高1.2個百分點,是PPI見底回升的主要推動力量。
另外,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影響,7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中的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較上月大幅提高7.4個百分點,進入擴張區間,也有利于PPI的提升。
△圖源:國家統計局
年內PPI同比已于6月見底,此后將處于逐步回升過程,尤其是基建投資需求持續釋放,將對國內工業品價格形成支撐。不過,由于房地產投資負增長的拖累,今年全年PPI仍將錄得負增長。
粵開證*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當前的宏觀環境具備支持PPI持續上行的基礎。
一是鼓勵民營經濟、促消費、穩地產政策密集出臺,有望帶動內需提振;二則是企業庫存去化速度開始放緩,下半年有望進入補庫階段。此外,貨幣環境中長期內將保持寬松,海外進入加息尾聲,基數效應也逐漸減弱。
我們分別根據歷史經驗和油價擬合的方式來預測未來PPI走勢,結果均顯示PPI同比將于2024年下半年回正。
盡管PPI同比將逐步回升,但回升速度仍然偏慢,對企業營收和利潤、居民就業和收入、政府稅收和財力等造成拖累。因此有必要加大政策調控力度,從宏觀上采取更加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擴大總需求,從微觀上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從全局上防范風險,以加快PPI回升步伐。
時代周報:7月我國CPI、PPI雙雙負增長,是否意味著我們需要擔心通縮會出現?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7月CPI下降很可能是一種短暫現象,8月食品價格下跌對整體物價的拖累效應有望緩和,加之服務價格漲幅有可能進一步擴大,8月CPI同比有回歸正增長的勢頭。
事實上,在經濟總體上延續復蘇勢頭、M2增速保持兩位數較快增長的背景下,接下來CPI進入通縮的風險很小。
申萬宏源高級宏觀分析師屠強:CPI回落幾乎全部源于食品供給釋放的影響,而需求對應的分項如核心商品CPI和核心服務CPI強勁反彈。
今年以來我們持續提示,看CPI不能只看整體讀數,供給變化的影響太大,需求其實并不弱。8月之后CPI將逐步回升,無需因整體CPI讀數偏低而過度解讀為“需求不足導致通縮”的風險。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我們可以看到,貨幣寬松政策力度在不斷加大,其實貨幣政策對通脹率的推動力有一定滯后性,如今顯然已經開始起效,7月CPI環比上漲0.2%。
我認為中國現在沒有通縮危機。當前美元加息大背景下,經濟活躍度下降,物價走穩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不是太嚴重,比如環比1%以內的CPI收縮,都不是大問題。甚至于,我們還要小心通脹反彈。
時代周報:一般來說,通貨緊縮可能會造成貨幣價值增加、商品價格下降、債務負擔加重、居民收入下降等風險。目前物價指數負增長,普通人是否應該擔憂?對普通人的錢包會有什么影響嗎?
德邦首席經濟學家蘆哲:真正的通貨緊縮是長期供過于求的結果,我國目前還不具備這一基礎。如果真出現通縮,伴隨著總需求的下行或是總供給的過剩,經濟增長和投資回報率都會下降,普通老百姓應該在此之前盡量保證家庭資產負債表的健康。
長期通縮時,企業經營困難會傳導至家庭部門的就業與收入,這時,有較強的就業技能與競爭力,家庭負債水平較低,才能較好應對宏觀環境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