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全新的發現剛剛誕生了——空氣也能轉化為電能。
具體過程是一種能將空氣轉化為能源的酶,可以將氫氣轉化為電流。而且這種酶還是純天然,它甚至可消耗低于大氣水平的氫氣,低至人類呼吸的空氣的0.00005%。
相比于用蟹殼和廢紙造電池,這種天然電池酶從空氣中獲取電能,無疑為能源設備開辟了一個全新的思路。
澳大利亞墨爾本莫納什大學生物醫學發現研究所教授ChrisGreening和學生AshleighKropp,發現了這種酶,并將成果發在了《Nature》雜志上。
這種酶非常高效,一旦能夠落地商用,未來一些小型電子設備就可以直接由空氣驅動了。
01
天然電池酶
其實人們早就知道,存在一種能將微量氫轉化為能量的細菌,但這些微生物一般存在于南極土壤、火山口或深海中。
而且一直以來都搞不清楚這種生物是怎樣產生能量的,在本次研究中,澳大利亞研究小組解釋了原因。
他們在一種名叫“恥垢分枝桿菌”的土壤細菌中,分解出一種耗氫酶(Huc),在先進技術的加持下,研究組破譯了氫轉化的分子藍圖。也正是這種酶,可以利用空氣中的微量氫作為能量來源,幫助細菌生長和生存。
Huc可視化
Huc酶非常高效,它與普通的化學催化劑不同,在反應過程中,Huc酶所消耗的氫氣甚至低于大氣水平。就算是在稀薄空氣中氫含量很少,也能產生能量。
在此之前,澳大利亞研究小組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方式來長時間存儲濃縮的酶,但好在Huc擁有極其穩定的結構。
就在把它放在低于冰點和高達80攝氏度的環境中,也不會限制其分子的能量產生,只要與空氣中的微量氫氣相遇,Huc酶就會產生持續不斷的電流。
所以說,產生電流的步驟非常簡單,僅需要兩步:
首先從土壤細菌中分解出來Huc酶,然后讓Huc酶與空氣中的氫氣發生反應,產生電流。
那么問題來了,Huc酶是如何被選中的?
澳大利亞小組通過分解恥垢分枝桿菌中氧化的結構后發現,這種細菌中擁有2種氫化酶,分別是Huc和Hhy,這兩種酶都能將氫氣氧化至亞大氣壓水平。
他們通過低溫電子顯微鏡確定了其原子結構和電通路,突破界限以產生迄今為止該方法報告的解析度最高的酶結構。發現Huc是一種高效的不敏感酶,可將大氣中的氫氣氧化與呼吸電子載體甲萘醌進行氫化組合。
使用HucS亞基上的染色體編碼的Strep-tagII從恥垢分枝桿菌中分離出Huc,通過SDS-PAGE表明,Huc由對應于HucL(約58kDa)、HucS–2×Strep(約39kDa)和第三個未知亞基(約18kDa)的三個蛋白質亞基組成。
Huc包含HucS、HucL、HucM
研究人員測試了純化的Huc在環境空氣中氧化3至100ppm的H2的能力,用硝基藍四氮唑(NBT)作為電子接受體,Huc迅速消耗H2,使其低于氣相色譜儀的檢測限(約40ppbv)。
Huc的分離和純化
這意味著它能夠適應于氧化大氣中的H2,具有高親和力(Km=129nM)和低H2閾值(<;31pM),但周轉慢,表明該酶在低H2濃度下也是非常有效。
在特殊顯微鏡下,Huc的分子形狀像四葉草,通過柄狀突起與膜囊泡相關聯。此外,他們在觀察中發現,Huc呈紅棕色,在室溫下高度穩定,熔化溫度為78.3°C。
在與氫氣的反應過程中,Huc又表現了“不穩定性”,其能夠在低于大氣壓的濃度下進行氫氣氧化,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對氧氣進行抑制,也就是說,Huc天生就對氫氣極為敏感,而氧氣剛好進入其活性瓶頸。
02
有什么實際價值?
其實早在之前,就已經有研究發現,世界上存在多種多樣的好氧細菌利用大氣中的H2作為生長和生存的能量來源。
但大多數情況下,這些酶容易被O2可逆或不可逆地抑制。澳大利亞學者此次發現的Huc酶,更加穩定,在特定情況下,也具備一定的商業價值。
目前常見的發電方式為水力發電和火力發電,也就是說,利用發電動力裝置將水能、化石燃料的熱能、核能以及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等轉化為電能。
大多國家多以火力發電為主,其發電量在總發電中所占比重為70%以上。
比如日、德的火電所占比重在60%以上;其中挪威、瑞士的水力發電量均占總發電量的90%左右,加拿大超過70%,瑞典也超過60%;芬蘭和南斯拉夫則水電與火電各占一半;法國以核電為主,其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70%以上。
在20世紀末多用化石燃料,但這些多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電能使用越來越多,人們也已多使用可再生資源來發電。
找到天然、可再生資源來產生電能,是一項可持續性開發的項目,不僅澳大利亞小組致力于開發天池電池,以色列理工學院,還找到了從海藻中開發出電流的方式,也就是說,把海藻的光合作用和生物光電化學電池結合起來,在該技術產生的電流竟然與標準太陽能收集器技術獲得的電流相當。
不少科學家也在尋找“變廢為電”的好法子,充電速度增加4倍的硅電池,還有木頭電池、水果發電等,都是為了降低電池成本,尋找更快速的充電方式。
作為“天然電池”,Huc可以和氫氣達到持續的電流輸出,但目前研究的進度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可以確定的是,未來Huc可以作為開發小型氣動設備的基礎,比如手表或者智能手機。
但僅僅是這樣還不夠,此團隊希望能夠對分子進行特定的改變,對細菌基因組進行修飾,同時擴大Huc酶的生產規模,然后和工程師合作設計利用其產生的電能工作的設備,從而發揮出Huc酶最大的優勢。
此外,Huc已經可以作為氫的生物傳感器,因為可以在少量氫中進行電子釋放,因此Huc酶也可以成為靈敏的測量系統。
但也有人對此展望產生懷疑,擁有一家初創氫能公司的麥考瑞大學的羅伯特威洛斯認為,從稀薄的空氣中產生能量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他給出的理由是,雖然能產生少量的電流,但這僅僅是適用于需要極少量能量的東西來說,就算是應用于手表之類,未免過于低效。
未來Huc的功能未來被開發到什么程度還不確定,但一個事實是,喝西北風,的確可以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