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遇上了“曉浪”。
就在今天,“蘋果前工程師張曉浪認罪”的詞條,登上了熱搜。
知情者一聲嘆息,不知情者一臉懵逼:他是誰?認什么罪?
張曉浪是個華人工程師,曾在蘋果造車團隊工作了3年。他認的罪跟竊密有關。
事情梗概是:
2018年4月底,張曉浪向工作了遞交辭職信,說要回國照顧母親,并告知會跳槽到小鵬汽車。
當年7月7日,在即將登上回國航班之際,他被FBI逮捕,理由是他盜取了蘋果包括電路設計原理圖在內的自動駕駛商業機密。
7月17日,張曉浪在加州的法庭受審,他否認幫小鵬汽車竊密,拒認“商業間諜”罪名指控。
之后他交了30萬美元取保候審,只不過,由于承認了非法下載機密文件、帶走無人車硬件(2塊電路板+1臺Linux服務器),他被認為難逃商業機密盜竊罪。
4年過去,下文來了:張曉浪認罪。
這般結果本在情理之中,但遠在太平洋彼岸的小鵬汽車很受傷——人還沒跳過來,槍就已躺中了。
雖然是“被動”跟竊密案沾上邊,怎奈很多人的聯想百無禁忌。
于是小鵬汽車方面再度澄清:不了解案件的具體情況,也未介入美國司法機關對案件的后續調查,我們與蘋果公司之間沒有相關的爭議,與該案件也無任何關聯。
▲小鵬汽車對張曉浪竊密事件的回應。
鑒于連著跟幾起所謂的涉嫌竊密案件“同框”,這起風波多少讓小鵬汽車有些被動。
但在缺乏實錘的情況下,將此事描述成無人駕駛領域的諜戰戲,抑或是憑著“美企與華人”等因素,就將其上升到“大陸架碰撞”的大國博弈高度,未免扯得有些遠了。
這首先是商業和法律問題。
01
不得不說,小鵬汽車有種神奇體質——已多次被卷進華人工程師被控竊密案件中。
在張曉浪之后,2019年1月,蘋果還起訴了華人工程師陳繼中,指控他將2000多個機密文件備份到個人電腦上,包括自動駕駛項目的手冊、原理圖。
訴狀稱,陳繼中曾到蘋果在中國的競爭對手應聘。隨后有媒體指出,這家企業就是小鵬(后來遭小鵬汽車否認)。
2個月后,它的名字又出現在了特斯拉起訴前員工曹光植的案件中。
在被起訴涉嫌竊取特斯拉自動駕駛源代碼的3個月前,在2018年12月12日,曹光植獲聘小鵬汽車的資深工程總監,成為感知團隊負責人。
在這些案件發生后,小鵬汽車的切割也來得很快。
在張曉浪被逮捕后,它很快就作出回應:張曉浪在5月初入職當天簽署了知識產權合規文件,沒有記錄顯示他向小鵬汽車上報任何敏感和違規的情況;已按照規定封存張曉浪的電腦和辦公用品,將繼續積極配合調查。
對于陳繼中應聘的消息,小鵬汽車官方也快速澄清:從未收到其求職申請,是媒體誤報。
▲之前有外媒傳另一名竊密工程師陳繼中應聘了小鵬汽車,遭到小鵬汽車官方的否認。
針對曹光植被特斯拉起訴,2019年3月,小鵬汽車回應,無端指責不會壓制創新,將繼續引入多領域高科技人才。
何小鵬當時還在受訪中稱,小鵬汽車絕不會去竊密,也不允許別人對小鵬做這樣的事。
這些澄清合起來就是一句:冤種本冤,說的就是我。
02
但馬斯克說:我不要你覺得,我只要我覺得——我覺得你就是偷了我的東西。
在曹光植案發生后,馬斯克多次朝小鵬汽車開火,跟何小鵬幾乎成了冤家。
2019年底,馬斯克在推特上轉發了講述小鵬汽車自研自動駕駛技術的文章,發了兩個哭笑不得的表情,稱小鵬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確實是我們的靈感,但這是舊版,所以效果有限。”
到了2020年4月,小鵬汽車在P7上市前突然發公告大吐苦水,透露特斯拉1月份向加州的法院申請要求小鵬汽車提供所有自動駕駛源代碼,稱特斯拉欺人太甚,這是對年輕競爭對手的霸凌。
2020年11月,小鵬汽車在廣州車展媒體日披露了自動駕駛領域的新進展——2021年推出全球首款搭載激光雷達的量產智能汽車。
結果馬斯克又轉帖回應,說“他們有特斯拉的舊版軟件,而沒有我們最新的神經網絡計算機”,影射曹案,還補充了一句:這只是小鵬汽車一家的問題,中國的其他公司沒有這么干。
▲馬斯克之前暗批小鵬汽車偷取其技術。
何小鵬惱了,在社交媒體上怒斥馬斯克造謠,說激光雷達技術讓某人不爽了,還稱要在自動駕駛領域把特斯拉打得找不著東。
說起來,汽車圈盛產互懟,已不是新鮮事了:傳統車企罵造車新勢力騙投資人的錢,新勢力懟傳統車企OUT了,你罵我增程式互動技術落后,我說你用戶體驗不行……雖然產能跟不上,但造車圈嘴炮絕對過剩。
只不過,涉竊密的指摘,不是簡單的你吐槽我我回懟你,而是可能涉及企業信譽和法律責任的問題。所以馬斯克跟何小鵬相煎有些急,誰也不讓誰。
03
問題來了:張曉浪認罪,會讓小鵬汽車深陷“竊密泥潭”嗎?
在此問題上,有兩點很重要:首先,蘋果控告對象是張曉浪個人,而非小鵬汽車;其次,其他案件跟張曉浪案,該一碼歸一碼。
蘋果沒有指控是小鵬汽車指使張曉浪將機密竊為己用,而是對準個人;張曉浪認罪,認的也只是他自己盜竊了商業機密,而非他充當商業間諜幫小鵬汽車竊密。
另兩起案件跟張曉浪案聽起來都跟竊密關聯,但性質不盡相同。
拿曹光植案來說,特斯拉并沒足夠的證據證明,曹光植在供職期間將Autopilot源代碼上傳到個人云存儲賬戶是故意為之,以及他曾向第三方提供。最終雙方于2021年4月宣告和解。
在此情境下,馬斯克將矛頭對準了小鵬汽車,更無實錘,只能歸于口炮范疇。
▲何小鵬回懟馬斯克,批其造謠。
事實上,馬斯克拿竊密敲打跳槽現象,不是什么稀奇事。
早在2015年,馬斯克就對蘋果挖角極度不爽,公開嘲諷“蘋果是特斯拉的墓地”,稱特斯拉混不下去的員工才會去蘋果。
2021年7月,馬斯克又在特斯拉財報電話會議上兩次抨擊蘋果,起因是蘋果造車項目挖走了特斯拉的許多高管和工程師。
對于被譽為“特斯拉殺手”的美國造車新勢力Rivian,特斯拉更是不留情——2020年特斯拉曾起訴Rivian和四名雇員竊密。但Rivian也很剛:你這純屬誹謗。
所以,跳槽到小鵬汽車的前蘋果員工竊密,跟前蘋果員工為了小鵬汽車而竊密,還是兩碼事。
小鵬汽車在其中充當了怎樣的角色,是幕后主使還是天選冤種,不能想當然,只能看法律。
04
值得一說的是,這幾年,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的竊密爭議已頻現。
在美國,擾攘一時的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動駕駛公司Waymo與Uber自動駕駛的糾紛,就是因萊萬(Waymo硬件奠基人)竊密案而起。
案件持續了1年多,最終以Uber賠償Waymo價值2.45億美元的股份,Uber與谷歌庭外和解告終。
在中國,百度起訴自動駕駛部門前員工、景馳創始人王勁,也是以竊密之名。
蘋果和特斯拉起訴跳槽到小鵬汽車的華人工程師,很多網民會盯著“華裔員工”“中國企業”不放。
但蘋果公司曾公開稱,僅2017年就抓取了29名竊密者;特斯拉起訴曹光植的同時,也同時起訴了另外4名跳到硅谷自動駕駛公司Zoox的“竊密者”——可以說,這是它們的慣常操作了。
▲蘋果和特斯拉都在抓竊密者。
究其原因,就在于自動駕駛領域競爭太激烈,科技公司或車企們都想搶先攻占技術制高點。
通常而言,駕駛自動化技術分6個等級,L2以下都是以人工駕駛為主,L3是個門檻,L3+都是側重機器駕駛,L5則是以去方向盤為目標。
目前特斯拉和“蔚小理”的主要車型技術上都達到了L2+級別,特斯拉是L3級別輔助自動駕駛的龍頭,小鵬汽車等也在主攻L3,谷歌Waymo和百度Apollo則是從上往下攻,發力L4級別自動駕駛。
在激烈競爭中,“人”的因素也愈發凸顯。尤其是那些熟悉核心業務的技術骨干,跳到競爭對手那,會直接帶來實力此消彼長的結果。
可在當下,通過挖角競爭對手或行業領先者的技術骨干,去縮短關鍵技術的研發周期,是很常見的商業競爭方式。
像蘋果造車,就從特斯拉福特等車企挖了500余人;小鵬汽車之前也曾將高通自動駕駛研發團隊負責人吳新宙招至麾下,還把許多傳統車企負責人挖了過來。
隨之而來的,必然是商業機密與知識產權相關糾紛多發。
拿特斯拉和小鵬汽車為例,二者作為全球唯二全棧自研量產車企,在全球尤其是中國電動汽車市場上經常正面對壘。
馬斯克跟何小鵬在純視覺感知方案PK激光雷達+視覺融合路徑上,沒少過爭執,竊密風波不過是提供了更多由頭。
05
對輿論而言,這類紛爭,是全球高科技競爭白熱化局勢下的必然產物。
沒必要順著敵我思維將其提到“技術打壓”的高度上,抑或是看到“竊密”指控就先行給中國企業扣上技術盜竊的帽子。
讓商業的歸商業,讓法律的歸法律,而不是動輒止于政治、歸于臆斷。
對企業來說,也該從中得到些許啟示:用挖角對家骨干作為競爭手段,從商業上講并無不可,但前提應是重視知識產權保護,不助長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不鼓勵違背商業倫理的操作。
正當商業競爭的字典里,就不該有“竊密”字眼。而法律,也不認“××人的事情,能叫偷嗎”的孔乙己式邏輯。
要而言之,尊重知識產權的紅線,不可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