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被在城市里打拼的年輕人稱為除了住所之外的第二個家。
早餐的包子,中午的盒飯,晚上的一碗關東煮,便利店似乎已經成為了年輕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場所。便利店們在某些時刻承擔起家的一些邊際作用,讓人可以在其中放松心情,慢下來。
除了羅森、全家等外資便利店,本土便利店在近年也發展迅速。相較于競爭激烈的上海,創立于2018年的便利蜂將大本營設在北京,打出“全國萬店”口號,并在四年內實現快速擴張。
不過,今年三月份開始,常有網友在網上發帖稱自己家門口的便利蜂縮短了營業時間或者已經關門。
便利蜂對此回應稱,“此前,因疫情原因,便利蜂在物流、運輸等出現困難,臨時關閉部分門店。但隨著疫情的逐漸散去,和保障體系的逐漸成熟,便利蜂不少‘冬眠’門店已經逐步恢復運營。”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疫情影響暫時冬眠,或是出現經營問題而進行調整,便利蜂都已經來到了極為危險的位置。
2020年,新京報報道稱,便利蜂將在未來三年之內開店目標上調至1萬家。
在萬店的企劃之下,便利蜂開始走上了不斷擴張之路。
從籌備開始的2017年,便利蜂開始獲得第一輪融資,到2020年累計融資15億美元,不斷注資之下,便利蜂交出的答卷是2800家門店。
和星巴克類似的開店策略,也被便利蜂所沿用。用無限擴張的開店模式來強化人們對于便利蜂的認知,從而帶來更加高的曝光度和知名度。
可惜的是,也正是高速擴張的策略,使便利蜂不得不按下了暫停鍵。
近日,“便利蜂出現大幅關店潮”的信息開始在網絡上傳播。8月16日,便利蜂回應,“不存在關店潮,此前受疫情影響的冬眠門店正在逐步恢復,缺貨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其中,冬眠計劃收到了人們的矚目。
據稱,冬眠計劃是便利蜂內部的一次調整,針對疫情期間部分門店進行靜默,而如今京滬疫情已經過去,而這些所謂的“冬眠門店”,卻依然沒有蘇醒。
根據零售電商行業專家表示,如果按照媒體統計的數據便利蜂關店的數據已經達到700家了的話,關店率已經經處于較為危險的25%。
“如果超過30%的話,那么這家企業就已經非常危險了”。
便利蜂表示,本次關店潮是因為疫情影響。誕生于2018年的便利蜂在開店兩年之后就遇到了疫情,這幾乎成為壓垮便利蜂的最重要原因。
由于便利店的特性,其一般消費存在于線下的消費場景,而頻發的疫情影響,使得線下消費和店內消費幾乎被扼殺,消費者們也會選擇在家就做好用餐準備,而不再選擇去便利店挑選食物,進行即時消費。
從另一個現實角度來說,事實上,任何一家便利店要在中國市場形成較大規模都是比較困難的事情。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且東西部人口密度不一致等原因,這就導致各個省市的便利店土壤存在較大的差距,市場的容納性也都不一樣。所以便利蜂的一萬家便利店計劃擱淺起因也許是疫情,卻也是必然的導向。
宏觀的不利條件之外,便利蜂還存在著各種自身的問題。
2021年最新的開店數據公布之后,打著萬店旗號的便利蜂已經被擠出中國便利店數量排名的前十位。這意味著即使是打規模戰,便利蜂依然不占優勢。
從北京發家,主要駐扎在一二線城市的便利蜂,比起更多區域性強的便利店來說,運營成本、人力成本和租金都高出多倍,這就使便利蜂的營運成本大幅提高,但單店的利潤仍然處于較低的水平。
由于便利蜂在一二線城市,開在較為核心的地段,例如上海的靜安寺、外灘等地,高額的租金要求單店的銷售額必須要快速提高,否則就會帶來巨額虧損的情況。
并且,24小時運營的便利店,對于加班到深夜的人們來說,是能夠提供一口熱食的場所。然而,便利蜂雖然打出了24小時運營的招牌,卻經常在晚上就選擇閉店上鎖,對比24小時運營的招牌,形成了鮮明的諷刺。
此外,便利蜂的另一個問題是常常缺貨。
即使是在疫情之前,便利蜂仍然存在著缺貨的問題。貨架上經常是空空一片,似乎總是協調不好供貨的頻率和節奏。
這類關于貨物管理和人員管理的問題,明顯是便利蜂對于各家門店算法的失誤導致。
按照正常的便利店運營模式,會根據所處的地段,人口流動速度,密度,消費水平和取向等來進行估計,然后對該門店進行細分的管理和運營。便利蜂的失誤會大大降低運營的效率,如此這般就會拉低便利蜂的單店利潤。
最核心的單店利潤降低,那么即使開再多的門店,便利蜂也無法迎來大規模盈利的時刻。
便利蜂也做過別的嘗試,例如加入近年火熱的咖啡賽道。
便利蜂的自主咖啡品牌“不眠海”,一經推出由于超低的價格和疊加的優惠券被年輕人們瘋搶,然而因為口味不佳,口碑較差,最終導致試水失敗。
雪上加霜,不眠海的運營同樣需要成本,這就意味著疊加在便利蜂單店上的運營成本,原材料和營銷費用再次提高。這也導致了便利蜂的現金流更為緊張,使開店計劃擱淺。
排名被擠出前十、咖啡品牌失敗、斷貨、關店等等問題都在不斷沖擊著便利蜂。疫情疊加之下,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被無限放大著,便利蜂已經到了不得不正視并積極解決的時候。
一旦關店率突破30%,那么便利蜂很有可能面臨的是更為嚴峻的現金流斷裂等重大問題。
便利店,對于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來說,是第二個家一般的存在。幾乎每個工作日,在大型商業區周邊的便利店們,不論是711、羅森、全家還是便利蜂,都有著極高的人流量和銷售額。
但是一線城市的便利店文化一到三四線城市就變得水土不服,“不耐受”起來,這是城市的主要消費力和消費習慣所決定的。
在三四線城市,消費者們更習慣去大型商超和菜場等地來進行購物。便利店對于他們來說并不像在北上廣那樣隨處可見,于是也就失去了易得的這個特性。
這些城市的人們不再把便利店當作便當、零食或者緊急日用品的提供商,久而久之,便利店在生活中的作用就不再那么凸顯。
國民消費習慣使然,便利店文化就必然不能像日韓等國家一般徹底根植于我國。所以不管是本土便利店,抑或是國外的便利店們,在進入中國市場時,所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深耕當地市場。
便利蜂的開店思維嚴格來說并沒有錯誤,但是在探索下沉市場時,也許更需要考量本地龍頭便利店品牌和路邊小店。
精品便利店的商品一般定價較高,商品主要為中高端的零食等,在三四線城市這些商品本就只為日用品和零食中的“奢侈品”,無法做到像在一二線城市的銷售量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是又由于便利店大多提供即食的食物,一旦過期就必須下架,這對冷鏈也有著較重的考量。
羅森最近開出了進入中國市場之后的第五千家門店,總門店數量已經超過711和全家。
與711、全家和便利蜂不同,羅森的擴張采用直營和加盟兩種模式,并且還積極收購本地的連鎖便利店,例如2021年底,羅森收購了華南市場的天虹微喔便利店和西南地區的四川哦哦超市連鎖管理有限公司,為其在這兩地擴張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除開店模式之外,便利店要繼續擴張還需要更新其產品,不斷推出好的網紅產品。一旦有一兩個爆款產生,就會引發巨大的效應,順帶著便利店的銷量也會有較大的提高。
此外,便利店們也可以加快和其他領域的品牌進行自營產品聯名。例如奶茶、動漫、游戲等等,都是可以合作的方向。羅森和711就曾經因為和幾部大熱游戲動漫聯名,而帶來銷量上的提高。
便利店,終究是為了給人們提供便利而存在的場所,如何將自身打造得更為舒適,更能順應消費者的喜好和偏愛,是便利店的制勝關鍵。
沉睡了許久的便利蜂,在重新醒來之時,需要為等待的人們交出一份更為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