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住宅小區、辦公大廈均加強了人員進出管控,因忘帶出入證與保安爭論不休、網絡延遲無法加載健康碼等情節經常在全國各地的不同社區或辦公樓門前輪番上演……
幸而,在疫情常態化之下,越來越多的小區開始升級其出入口管控系統,人臉識別門禁及閘機憑借無接觸、快速通過、查驗準確等特點,實現了大規模落地。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廠商針對口罩遮擋識別進行了定向研發,居民/員工無需摘下口罩即可快速通過,更有甚者將門禁系統與健康寶打通,在用戶“刷臉”通過時即可實時查詢其健康碼狀態。
除了應用在人員進出管控場景外,辦公樓內的人臉識別閘機還可以作為員工考勤依據,相較于傳統的指紋打卡或軟件打卡大大降低了考勤作弊的機會。毋庸置疑,人臉識別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普及開來,在智慧安防、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移動支付等領域持續迭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人臉識別紅海市場如何突圍?
自2014年以來,人臉識別嘗試在行業中應用落地,國內市場隨著應用場景的拓展逐漸擴大,據智研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規模為43.1億元,同比增長24.9%。另據頭豹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預計2019-2024年,中國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可達62.4%,成為計算機視覺行業內增長最快的細分板塊。
如今,市場發展已逐步邁入理智期與新場景探索期,但人臉識別賽道仍在吸引具備技術積累的企業持續涌入,而安防作為人臉識別應用的黃金賽道,約占其中65%—70%的市場份額,新晉玩家如何在該場景下實現突圍呢?
人臉識別的本質是進行人員身份的核驗,而安防門禁作為需要頻繁驗證用戶身份的場景,無疑為其數據積累與技術迭代提供了優渥的土壤。近年來,以海康、大華、浙江宇視為代表的安防“老炮”都在不斷加碼自身AI能力,而以華為、阿里、百度、新華三為代表的行業新貴則是持續將AI積累融入安防行業。殊途同歸,國內人臉識別行業整體上在精準度與時延等方面都已經迭代至相對成熟的階段了,所以,對于陸續涌入人臉識別門禁這一細分場景的企業而言,如何突破行業“舒適圈”是其快速占領市場的關鍵。
對于C端用戶而言,衡量人臉識別門禁優劣的標準是簡單粗暴的“快、準、智能”。其中,快與準無須贅述,這不僅是人臉識別技術的根基,更是傳統行業智能化升級成功與否的基本辨別標準;智能則是在AI機器視覺的迭代及大量人臉數據積累之下,對用戶多元化需求的響應,例如如何解決針對后疫情時代所提出的口罩遮擋識別、眼鏡或墨鏡遮擋識別、圖片誤識別等問題。
算法,新玩家入局人臉識別市場的硬核優勢
而“快、準、智能”反映到技術層面則是對算法、算力、庫容、芯片性能提出的嚴苛要求。所以,算法是企業在人臉識別市場中“廝殺”的第一把利刃。針對于此,物聯網智庫記者采訪了利爾達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嵌入式事業部總經理胡濤,進一步了解了國內人臉識別算法的技術現狀及行業應用趨勢。
胡濤提出,算法的性能是衡量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的重要標準之一。而算法性能又可以通過算力、庫容、識別速度等息息相關的指標來體現。首先,相較于指紋、IC卡等信息核驗方式,人臉識別技術帶來的信息量與計算量有明顯提升,隨之而來的高算力需求也成為了決定識別速度、識別復雜度的關鍵,利爾達AI門禁機方案搭載地平線X3處理器,算力可達5Tops,支持3-5人同時識別,可在0.3-2.5米范圍內進行人臉識別,準確率達99.9%。
其次,人臉數據“一人一檔”,故而在某種程度上,庫容直接決定了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的應用場景,例如大型展會活動現場人流量密集,若要實現人臉識別核驗 則自然需要大庫容的支持。利爾達AI門禁機方案支持5萬庫容,高于業內平均水平,同時還可以根據客戶需求擴容至10萬。
最后,高性能算法及大庫容等優勢都將直觀地體現在檢索耗時這一量化數據上。據介紹,目前市場上人臉識別門禁解決方案的檢索耗時普遍為100ms,而利爾達AI門禁機方案則可以在5萬庫容下實現40ms的1:N檢索。據胡濤介紹,利爾達人臉識別主板的算法識別速度優勢不僅依托于AI算法復雜度,更重要的是,公司在十余年嵌入式開發經驗的加持下,在算法開發階段便充分利用了AI芯片的NPU特性從而將算力發揮到極致。
對于B端用戶而言,除了產品性能外,其可集成性與性價比無疑是影響決策的關鍵因素。據胡濤介紹,利爾達將AI門禁機方案中的雙目攝像頭、AI門禁控制板及背后的AI算法、API調用等核心內容匯總形成了一套完備的指導方案,客戶可根據方案結合硬件產品進行開發。此外,利爾達依托全面的物聯網云管端布局及國際供應鏈,在自有工廠先芯科技的支持下,提升成本及產品質量把控,從而提升性價比。
安全,人臉識別普及的重要保障
除此之外,數據安全已經成為了用戶與企業間的敏感話題,信息販賣、黑客攻擊、商家利用人臉大數據殺熟等新聞時不時地刺痛用戶,人臉數據安全備受關注的同時也更加嚴峻,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企業在人臉識別領域快速突圍的又一把利刃。利爾達也同樣抓住了這一機遇,形成了貫穿人臉采集、數據下發、數據存儲等多個環節且覆蓋云端、管道端、終端的三級安全防護。
利爾達采用旗下物聯網安全子公司的自研安全防護技術,首先在人臉信息從云端下發到終端的傳輸通道中部署兩級防護,其一是為終端運行提供可信的操作系統,其二是為人臉信息加密存儲提供授信訪問,授權成功后才能利用API訪問終端上的人臉信息。同時,在云端部署“云端控件”,對人臉信息進行加密處理,即使黑客獲取數據也無法應用其中的加密信息。
簡言之,可以看作利爾達AI門禁機方案是運行在一臺安裝了殺毒軟件的電腦上,用戶的人臉信息以加密形式存儲在加密磁盤中,首先要用正確密碼解鎖磁盤,再用正確密碼解鎖磁盤中的信息,層層關卡,保證了用戶的數據安全不受侵犯。
軟硬協同推進產業落地
此前,利爾達已經在物聯網無線通訊、嵌入式系統、射頻硬件研發等領域擁有了深厚的技術積累,累積銷售1億片物聯網模組、10.5億顆MCU,且LoRa模組全球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如今,利爾達整合自身AI技術能力、入局人臉識別門禁領域,不僅在識別精度與庫容等方面實現了行業突破,更是通過自研物聯網安全解決方案,多維度保障了用戶的人臉數據安全。
利爾達AI門禁機控制板
在硬件方面,利爾達AI門禁機搭載地平線X3系列處理器,可提供5Tops算力,內置四核的CPU和雙核的算法處理BPU。同時,為靈活適配客戶后續集成開發需求,利爾達盡量優化控制板體積,并預留足夠的門禁、閘機、考勤機接口。
在軟件方面,除了算法與庫容優勢外,利爾達人臉識別方案以本地化的數據存儲為主,云端信息存儲為輔。區別于大多數聯網產品,一旦遇上極端環境如火災、水患,網絡情況差甚至斷開的情況下仍可保持穩定工作,降低產品失效風險。
目前,利爾達AI門禁機方案已在利爾達物聯網園區內實現了成熟落地,并與考勤、智慧辦公等系統打通,據介紹,園區內八百余名員工每日使用人臉識別系統頻次可達5-6次/人。同時,利爾達AI門禁機方案已成功應用于河南、廣州等地的多個工業園區內,并與安徽當地運營商合作完成了智慧社區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利爾達擁有廣泛的銷售網絡及技術支撐體系,在國內二十余個主要城市設立了集銷售、服務于一體的辦事處和銷售網點,并配備了專業的技術支撐團隊,可以及時響應客戶需求,提供高效服務。
寫在最后
無需過多的數據佐證,每個人都可以切身感受到人臉識別技術的大規模推廣——人臉識別門禁、人臉識別手機/電腦解鎖、人臉識別支付、人臉識別考勤已屢見不鮮。可以說,人臉識別在消費端及產業端均實現了成功落地,而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深度滲透,每個人臉數據背后都綁定著用戶的個人信息、社交圈、甚至是工作信息,隨之而來的數據安全問題也逐漸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可以說,在兼顧識別準確率與低時延的同時,提升數據安全可靠性已成為了行業的全新風向標。利爾達利用自研物聯網安全解決方案實現了多維度安全防護,無疑將為其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的落地開辟更廣闊的應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