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奧運的推動之下,北京、合肥、成都、廣州等多地的霹靂舞(街舞)培訓機構,今年暑期的報名人數較往年都有所增加。
今年上半年,相關鞋服產品的成交額更是增長了10倍。
但另一方面,相關培訓機構跑路的新聞卻爆了出來,其中甚至不乏行業知名機構。這似乎與最近舞蹈市場受關注的情況相悖。
跑路情況通常和消費者的預付費高度相關。從商業的角度看,無論是舞室、瑜伽、健身房還是其他類似的線下培訓機構,基本上都是采用預付式消費,即客戶預付費用后,機構分次或者分期兌付商品和服務。
消費者以預付式消費獲得相對優惠的價格,更便捷的使用方式,商家則借此快聚攏資金,用于后續的成本支出,和更快速的業務擴張。消費意愿、消費能力比較充沛的時期,這種經營模式似乎能夠順利運作,但如今這種模式的弊端正變得非常明顯。
市面上的這些文化藝術培訓機構,不論是成人還是兒童,歸根到底還是可選消費。一旦更多人選擇壓縮開支,行業就會出現萎縮。
舞蹈培訓市場的收入波動證明了這一點。2022年,舞蹈市場的規模為122.7億元,已經較2020年之前斷崖式下降,然而到了2023年市場也始終沒有迎來復蘇。據相關機構預測,2023年的舞蹈培訓規模繼續下降到了120億元左右。在這種情況下,舞室、瑜伽館、健身館們的跑路并非偶然。
但更大的問題在于,跑路似乎日益成為這類產業的某種商業模式,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閉店
江浙滬頂流舞室閉店跑路。
6中旬,江浙滬知名舞室5KM轟然倒下,#5KM倒閉#的話題在微博、小紅書等平臺引起了用戶的大量討論,甚至一度沖上微博熱搜榜。
這則消息之所以引起業內大規模的關注,是因為5KM并不是普通的舞蹈培訓機構,而是江浙滬的“頂流”級別。
在B站舞蹈區的各種高播放量編舞、翻跳視頻中,幾乎都能看到5KM的logo。此前的5KM師資力量強大,平均每月授課老師多達670人,還聘請了不少在舞蹈賽事中獲獎、和明星藝人合作過的高層次教練。
這家在江浙滬開了30多家門店,每月超1萬節課程的連鎖舞蹈培訓機構,如今卻身陷困境,留下數以千計的會員,和超千萬元的會員費問題待解。
除了舞蹈工作室5KM以外,金寶貝、梵音瑜伽、卡莫瑜伽、Space健身等多家教育培訓、瑜伽機構、健身房也于近期接連倒閉。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機構并非是小作坊,而是一些連鎖的大品牌,比如去年倒閉的梵音瑜伽在全國有80多家分店,倒閉之前一直占據瑜伽行業頭部品牌的位置。但即便是這些規模龐大、品牌知名的機構,跑路之前也基本毫無預兆。
5KM于6月中旬突然歇業,但就在6月初,各家店面的6·18活動還搞得火熱,課程也在正常進行,甚至還有學員在6月13號才在課程顧問的推薦下辦卡,新辦的卡還沒捂熱,當天下午就收到了舞室跑路的消息。
來自臺灣的高端連鎖健身品牌Space也是同樣的操作。整個3月和4月,Space都在搞促銷活動,直到4月底也還在正常上課,但五一假期一結束,就和消費者來了個“斷崖式分手”。
這些突然跑路的機構,都選擇在跑路之前通過促銷活動吸引顧客,表面看起來一切正常。
但信任這些機構的會員們只能承受損失。在上海5KM的維權群里,已有1500多人參與損失統計,損失金額總計超過1800萬元。單人金額在3000-5000元不等,有些甚至超過了1萬。
不僅是會員,工作人員和物業也成為受害者。無論是5KM還是其他近期倒閉的機構,普遍存在裝修款、貨款和工資未結清的問題。5KM的老師小悅透露自己已被拖欠了兩個月近3萬的課時費,而5KM位于沙田大廈的總部在跑路當天已經拖欠了業主28天的租金。
這些跑路的機構,幾乎都是一夜之前人去樓空、電話不通,群主退群。
模式
跑路與商業模式密切相關。
在此之前,不少類似的興趣教學機構都是通過快速擴張壯大的。
比如有20年歷史的梵音瑜伽,2015年僅有可容納100多人的3間教室,到了2018年,它已經迅速擴展到20家分店。到了2022年,梵音瑜伽的分店數量更是激增至80家。
機構選擇大幅擴張,和當時的市場環境有很大的關系。
2019年之前,興趣培訓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期。拿瑜伽來說,2016-2018年,中國瑜伽市場規模從174.6億增長到322.1億,翻了近一倍。在如日中天的那段時間里,梵音瑜伽的教師培養速度一度趕不上學員增速。如果放在當時的市場環境看,擴張的確也是擴大盈利的有效手段。
但如今市場遇冷,前期的擴張反而給機構帶來巨大的成本壓力。類似培訓機構的成本主要包括租金、員工收入、設備收入等等,其中租金成本占大頭。正在經營個人舞室的小達透露,其光是門店租金大概就占到了收入的30%左右,再加上老師的授課費用以及分給銷售顧問10%-20%的提成,實際收到的利潤不足20%。
對于類似5KM這樣定位高端的大舞室來說,固定成本只會更高。5KM經營地點多為龍之夢、來福士等人流量較高的商場,這樣的地理位置雖然有助于吸引更多顧客,但同時也伴隨著更高的租金支出。
此外,5KM在線上運營、設備購置以及提供后期攝影服務等方面也相當完善,這些都進一步推高了公司的固定成本。在行業增速下滑的時期里這是非常煎熬的。
經營壓力越來越大的同時,這類行業的天花板卻并不高。類似的機構以鍛煉、運動和學習為主,而這些本身就是逆人性的,會不斷有人選擇放棄,這就決定了這些機構獲客之后的粘性并不高,客戶群難以持續擴大。
同時,行業收入與場地規模緊密相關,場地規模又和經營成本緊密相關。一個教室能夠容納的人數是有限的,但教室太多又意味著更高的成本。
增收難,固定成本壓力大的背景下,跑路越來越成為這些培訓機構商業模式的一部分。在效益差的時期,通過“合理跑路“,這些機構進可以賺黑心錢,退可以自保減虧,比老老實實的經營劃算太多。
甚至行業內還有“職業閉店人”這個灰產,在后面幫忙收拾爛攤子。
職業閉店人是一群專門為商家策劃閉店、逃避法律責任的“專家”。他們憑借豐富的商業經驗和法律知識,為那些經營不善、負債累累的商家量身定制一套看似合法,實則違法的閉店方案。這些方案往往包括轉移資產、更改經營主體、逃避債務等違法手段,讓商家在“跑路”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經濟損失,實現“安全閉店”。
跑路的商業模式助長了職業閉店人的存在,而職業閉店人的存在,反過來又助長了“跑路盈利“的模式,只有消費者成為了真正的受害者,維權無門。
發展
市場恢復尚需時日。
舞蹈、瑜伽等興趣培訓機構,基本上都可以劃分到藝術培訓行業里。整個行業來看,2019年之前一直在穩步增長。2015年到2019年,行業規模從500億元翻倍增長到近1000億元。
但在2020年之后,中國藝術培訓市場呈現出斷崖式下跌,市場規模降至440億元,幾乎腰斬并且沒有實質性復蘇。
一方面,近年居民普遍壓縮消費,培訓這類可選消費自然也面臨壓力。另一方面,人口增長放緩也在影響行業發展的動力。
從學員構成看,類似的興趣愛好培訓機構目前以少兒培訓為主。2022年中國藝術培訓市場中少兒藝術培訓占到了87%。可以看出,類似的培訓對人口規模高度依賴。
但目前我國出生人口逐年遞減,2019年全國新生兒人數在1465萬人,到2023年快速下降到了902萬人,后續形勢可能仍不容樂觀。在這種情況下,盲目擴張,可能還會面臨生源不足的問題。
供給側方面,由于進入門檻低,近年相關機構數量不斷增長。拿瑜伽機構來說,2018-2021年我國瑜伽機構每年以1萬家以上的速度增長,2017年瑜伽店數量在2.55萬家左右,到2023年增加到了6萬家左右。但每年倒閉的機構也不在少數,2018-2023年注銷的瑜伽機構就達到了1.67萬家,大概占到了新增企業的1/3。
可見對于這類生意來說,倒閉從來就不是小概率事件。而頻繁爆出的跑路新聞和長期預付式的經營模式,也讓消費者對相關機構產生了擔憂和不信任的心理,進一步增加了其經營難度。
艾瑞咨詢曾針對健身用戶做過一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用戶最迫切的期望就是讓預付費模式變得更加合理。如果這種“跑路盈利”和預付式消費的商業模式不得到改善,那些原本有消費意愿的人也會因缺乏信任而選擇不參與。
想要解決消費者的信任度問題,平臺介入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在我們日常的出行、用餐、交易等行為中,滴滴、美團、支付寶等平臺都起到了很好的橋梁作用,平臺完全可以憑借自身的信用優勢,與銀行或金融機構合作,介入到“辦卡消費”的路徑里,作為中間方代管押金。
有了平臺+銀行的信用背書,消費者蒙受損失的可能會大大降低,沒有了后顧之憂,行業也會更加健康。
支付寶、微信等平臺目前已經有了類似的服務。如支付寶近期推出“先享后付”,當用戶的信用達到一定的分數,可通過支付寶和商家約定接下來每個月固定次數的消費,即可在不辦理預付卡的情況下享受優惠,并且在每月/次服務結束后才需支付費用。如消費者中途解約,前期享受的優惠折扣也會被商家扣回。
除了第三方平臺以外,社區或街道介入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式。在加拿大,興趣班掛靠社區中心是一種常見做法,消費者先把費用交給社區,再由社區中心統一轉交給培訓機構,社區中心作為一個權威部門,可以對培訓機構進行監管,確保培訓質量和服務的可靠性。
預付式消費,歸根到底買的是信任。如果無法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放心的消費環境,讓消費者陷入到跑路恐懼中,最終損害的是整個行業的信譽,其規模也必然會在一次次的跑路之后不斷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