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愛立信聯合多家合作伙伴發布了一份《聯網新能源汽車充電報告》,該報告強調了蜂窩物聯網在連接和協調電動汽車(EV)充電站方面的價值。
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進入發展快車道,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體系,充電樁建設也迎來廣闊市場空間。目前,物聯網相關技術已成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建設中的標配,不僅有效保障了充電樁的智能化管理,還成為智能物聯網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產業生態發展。中國已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最快的市場,配套充電樁建設也不斷加速,充電領域成為物聯網的重點應用領域之一。
物聯網助力新能源汽車戰勝充電挑戰
隨著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加速,充電樁運營機構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各家運營機構通過蜂窩物聯網找到一些新方法來克服這些困境。
對于充電樁運營者來說,他們面臨著多方面的目標,包括有效運營和維護快速增長的充電站的挑戰,并確保充電站得到充分利用和盈利,同時為客戶提供無縫充電體驗。
愛立信所發布的報告中,探討了蜂窩物聯網連接如何幫助新能源汽車充電運營商改善其充電站部署、運營、維護和服務供應,例如,物聯網支持用戶的授權、支付流程、車站監控和維護以及智能能源管理,同時還提供有價值的數據來改善規劃和開發新的客戶服務。蜂窩物聯網的另一個優勢是其內置的安全措施,在保護敏感用戶和支付數據的安全性方面,以及在任何位置的可靠覆蓋方面,都具有顯著的優勢。
以歐洲為例,隨著歐盟禁止在2035年前生產化石燃料汽車的指令越來越近,新能源汽車充電站作為基礎設施至關重要。歐盟的目標是到2025年在全歐洲建立100萬個充電站,但目前只有33萬個,而且在全歐洲分布不均。對于充電樁運營商來說,為了避免損失,確保所有的站點都被有效使用是很重要的,但充電需求的時間、地點并不是一個確定性很強的信息,不同充電樁的利用率差別很大。另外,車主希望獲得無縫的充電體驗,這就要求有足夠的充電樁可用并正常運行,以避免排長隊,隨著越來越多的充電樁的建設,運營商需要找到一種方法來遠程管理,降低運維成本。從以往經驗來看,蜂窩物聯網方案的采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遠程監控、免維護以及預測性維護。
愛立信的報告分析了一家收入為900萬歐元的歐洲中型電動汽車充電運營公司,通過采用蜂窩物聯網技術,為其帶來了多方面收益,包括:
基于物聯網的互操作性,帶來40%的收入增長,即來自使用其他電動汽車充電站的客戶的收入份額;
遠程監控使年度監控成本降低約15%,節省了與現場檢查相關的時間和精力。
由于遠程監控,對技術問題的響應速度更快,提高了正常運行時間和客戶體驗。
其他利益相關者也會受益,例如,擁有聯網充電站的停車場運營商可以通過物聯網互操作性獲得額外收入。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給物聯網用武之地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保持高速增長,新能源汽車當前的保有量、增速以及所帶動的產業規模,超出了此前的預期。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和運營的需求也迎來爆發,而物聯網相關技術在這個過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新能源汽車發展數據方面,根據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的數據,2012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8萬輛;到2021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52.1萬輛,占全球市場的份額超過50%,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到了2022年,新能源汽車依然保持高速增長,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1-8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97萬輛和38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倍和1.1倍,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已到1099萬輛,約占全球一半左右。僅用了8個月,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有率從2021年底的13.4%增長到今年8月的22.9%。根據有關規劃和預測,到2025年,全國新能源汽車新車保有量將超過2500萬輛;到2030年將達到8000萬輛。
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長的同時,其配套設施也必須跟上,充電樁成為業界關注的一個熱點。去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充換電服務網絡便捷高效。其中,在“完善基礎設施體系”章節中,明確提出大力推動充換電網絡建設,包括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充電基礎設施服務水平、鼓勵商業模式創新,這些措施中,不少需要采用物聯網技術才能有效實施。
為滿足新能源汽車充電體驗,業界提出了車樁比1:1的目標,即一輛新能源車配備一臺充電樁的目標。然而,當前充電樁建設情況距離這一目標還相差甚遠。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431.5萬臺,而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1099萬輛。這意味著,車樁比為2.5:1,遠遠不能滿足充電體驗的目標,在一些重點區域,新能源車主面臨一樁難求的困境更需要增加充電樁供給來解決。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爆發,充電樁也需要同步跟上這一步伐。2022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部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提出到“十四五”末,我國電動汽車充電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適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能夠滿足超過2,0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未來2030年8000萬輛新能源汽車意味著需要建設8000萬充電樁。
公路沿線部署足夠的充電樁是必要的。今年8月,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聯合印發《加快推進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提出三個階段的目標:力爭到2022年底前,全國除高寒高海拔以外區域的高速公路服務區能夠提供基本充電服務;到2023年底前,具備條件的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區(站)能夠提供基本充電服務;到2025年底前,高速公路和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區(站)充電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密優化,農村公路沿線有效覆蓋。
按照歸屬權分類,充電樁可分為私人充電樁和公共充電樁,目前私人充電樁略高于公共充電樁。而公共充電樁主要是由專門的運營商來運營,公開數據顯示,星星充電、特來電、國家電網、云快充等廠商目前是規模較大的充電樁運營商,市場占有率較高。然而,充電樁運營實現盈利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選址、維護以及相應的商業模式創新等因素都可能影響充電樁的運營效率。
正如愛立信報告中分析的內容,物聯網在互操作、遠程監控、預測性維護等方面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工具,為提升充電樁運營效率打下基礎。此外,近年來,多家充電樁運營商也在探索以充電樁為入口,開展廣告、保險、汽車金融、售車、交通工具租賃、汽車產業大數據等商業模式,而這些模式也是基于充電樁的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基礎上,實現充電樁與用戶、充電樁與廠商、用戶與廠商、充電樁與充電樁、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信息互通后才能形成的。
從目前的400多萬,到2025年的2000萬以上,到2030年8000萬,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在短短幾年內形成一個龐大的基礎設施群體,這個基礎設施群體也正是物聯網技術應用的重要舞臺。這個舞臺,不僅僅是增加物聯網連接數,更為重要的是讓物聯網端到端整體解決方案在充電樁運營中發揮重要作用,進而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