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消息,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印發《貴州省“十四五”中小企業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省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數量達到7500家,工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0%;中小工業企業吸納就業人數達60萬人,中小企業穩就業、促就業作用進一步增強。
《規劃》總結了“十三五”時期中小企業發展取得的成績,客觀分析了“十四五”時期中小企業面臨的發展環境,提出了促進貴州省中小企業發展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
解讀全文如下:
一、《規劃》制定背景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在繁榮經濟、推動創新、催生產業、貢獻稅收、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貴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十三五”時期,中小企業發展呈現出總量擴大、結構優化、效益提升、動力增強的良好態勢。截至2020年底,全省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達4756戶,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98.3%;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49.8%;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211.1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57.0%,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十四五”時期,是貴州省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啟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在新的歷史起點,編制《規劃》,繼續堅定不移地推動我省中小企業蓬勃發展,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重要現實意義。《規劃》根據國家《“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十七部門關于健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制度的若干意見》、《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編制,為“十四五”時期推動貴州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指引。
二、《規劃》總體要求
《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十二屆八次、九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高質量發展為統攬,以新型工業化為引領,以推動創新創業、集聚集約、專精特新、轉型升級、綠色發展、開放協作為方向,健全服務體系,優化發展環境,強化要素供給,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增強發展活力和發展韌性,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有力支撐全省“工業大突破”。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為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奠定堅實基礎。
《規劃》圍繞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實現“工業大突破”的總體要求,結合我省中小企業發展實際情況,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數量達到7500家,工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0%;中小工業企業吸納就業人數達60萬人;培育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500家以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0家,中小企業專業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集聚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數字化發展能力顯著提升,綠色發展能力明顯提高,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發展環境更加優化。
三、《規劃》主要任務
《規劃》從推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數字化升級、綠色集約、開放合作、“接一連三”發展等十個方面,實施十大任務,著力抓創新、抓集聚、抓培育、抓服務體系、抓發展環境,推進全省中小企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
一是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建立優質企業培育庫,完善梯度培育機制,推動一批小微企業上規入統。著力提升中小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引導中小企業在產業鏈中發揮協調配套優勢,打造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共享資源、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體系。
二是推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引導中小企業專注核心業務,提高專業化生產、服務和協作配套的能力,促進“專業化”發展。引導中小企業精細化生產、精細化管理、精細化服務,提升“精細化”水平。鼓勵中小企業利用特色資源,突出地方特色,找準優勢產業,培育“特色化”企業。鼓勵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推進“新穎化”發展。
三是推動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加快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引導中小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提升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鼓勵龍頭企業加快建設協同創新平臺,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組成創新聯合體,聯合攻關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提升優勢產業自主創新能力。
四是加速中小企業集聚發展。圍繞十大工業產業、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服務業創新發展十大工程等推行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引導中小企業加速向重點產業集聚。同時引導分散經營的中小企業加速向工業園區、農業示范園區、特色旅游景區、“1+8”開放創新平臺等聚集。優化區域產業布局,引導中小企業加速向重點區域聚集。
五是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升級。支持中小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推動中小企業向全面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轉變。培育數字經濟新模式新業態,助力中小企業拓展增長空間、轉變發展方式。深入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工業設計賦能專項行動,優化中小企業數字化服務環境。
六是推動中小企業綠色發展。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推動中小企業實施低碳化改造。探索創建中小企業綠色發展示范縣,培育一批中小企業綠色發展的示范標桿。在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區等各類園區推行循環生產方式,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
七是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立完善各級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充分發揮服務中心在服務中小企業中的綜合樞紐作用。發展一批協助中小企業辦理或代辦行政審批事項的中介服務機構,提高政策可達性。健全志愿服務機制,為中小企業提供政策、技術、管理、金融等方面的服務。
八是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著力從營造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環境、更加便利的融資環境四個方面,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九是深化中小企業開放合作。支持中小企業開展跨區域合作,推動中小企業更大程度參與國內產業分工。推進中小企業加快“走出去”和“引進來”,增強開放發展能力。搭建國內外交流合作平臺,提升開放合作能力。
十是促進中小企業“接一連三”發展。深入實施農產品(食品)深加工高成長企業培育行動,壯大生產主體,帶動農業發展。聚焦推進旅游產業化,推動中小企業與旅游業結合發展。持續推動中小企業向服務型制造轉型,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
四、《規劃》保障措施
《規劃》提出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支持、加強運行監測、壓實安全責任等4項政策措施,推動相關工作落實。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各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職能職責,完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機制和中小企業決策保障工作機制的同時,建立健全規劃實施和工作推進機制,形成上下聯動、橫向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強化政策支持。加強資金、人才、用地等方面要素保障,促進中小企業穩定發展。加大政策宣傳,加強政策評估,更好地推動政策落實。
三是加強運行監測。建立完善中小企業統計監測體系,加強重點企業經營監測和跟蹤服務,協調各部門加強信息資源共享,完善中小企業信息數據庫,為優化完善中小企業政策提供參考依據。
四是壓實安全責任。加強中小企業安全監管,落實黨委政府領導責任、部門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強化屬地管理,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確保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